翻翻歷史,這種為了私仇,濫殺無辜,視人命如草芥的人渣,幾乎是千年難遇的奇葩。
華夏大地一千年就出這麼一個貨色,想想真是悲哀。
輿論質問:「無憑無據,怎麼能冤枉好人?若是有證據,華夏共討之。」
胡靈珊冷笑,置之不理。
「皇上,不如回電,讓天下知道皇上的英明。」秋瑾狂拍馬屁,總是動手就打,不知道把黑的說成白的,太吃虧了,一定要找出一個掩飾罪行……咳咳,闡明正義的方式。
胡靈珊道:「回個毛,一群路人而已。」
山東百姓驚慌失措,唯恐又遇戰爭,祖醫生卻大喜,就知道胡靈珊會濫殺無辜,不講道理,決定打悲情牌,通電全國:「要是有證據,祖某願意伏誅,切莫傷害他人。」
胡靈珊回電:「你丫開玩笑?我知道是你做的,你知道是你做的,要毛個證據!」
輿論力挺祖醫生,關鍵是證據,有證據剮了祖醫生都好說,沒證據,就堅決不能碰祖醫生一根毫毛。
胡靈珊大驚:「忒麼的法律讀傻了?證據是用來尋找是誰幹的,本大師姐知道是誰幹的,要證據幹嘛?」
輿論大怒,不把證據擺出來,天下不服。
「本大師姐報仇,為毛要天下服?一群sb。」
……
「空口白牙,硬生生把罪名栽到祖醫生身上,老夫倒是要看看,到底有什麼憑證。」
胡靈珊的回電,引起了某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憤怒。
是不是祖醫生乾的,老者完全不在乎。他既不認識祖醫生,也不認識胡博超,不粉不黑,純路人。
但是,胡靈珊太囂張,有違聖人之道。即使是路人,他也看不下去了,無憑無據,這不是冤枉人嗎?
「唉,和我們無關,莫要管,莫要理。」有人勸。
老者大怒:「華夏之所以道德淪喪,就是因為你們這些敗類,個個只管自己瓦上霜,對小人作惡視而不見,老夫哪怕舍了性命,也要正一正華夏的風氣!」
胡靈珊大軍到達山東邊境,白髮老者帶數十人攔住去路。
「老夫乃是……」
砰砰砰!
老者和數十人掛。
胡靈珊冷笑,總有人戲文看過了頭,以為自己有大道理傍身,就可以大大咧咧的無視「擋住去路的,有一人殺一人」的警告,攔住軍隊的去路,然後和軍隊坐下來,一杯茶一包瓜子,細細聊聊人生和理想。
大軍長劍所指,擋在前面的,立刻化為齏粉!
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總是有些人,不明白現實的殘酷。
胡靈珊反思,康熙出行沒人攔路,乾隆出行沒人攔路,慈禧出行沒人攔路。她說了攔路就砍頭的話,還有人不放在眼裡,為什麼呢?看來殺人太少,威望不夠啊。果然是殺得九百萬,自為雄中雄。
讓那些活在夢中的人,用鮮血洗洗眼睛吧。
……
袁世凱再次仔細的檢查某一條壕溝,胡靈珊距離這裡不過三十里地了,估計馬上就要開打,但手下這群廢物士兵,卻讓他難以放心。
「大人,胡賊來了。」手下提醒。
袁世凱心中一凜,舉目望去,一支大軍的影子,已經漸漸出現在地平線上。
「準備戰鬥!」
口令聲四起。
山東士兵慌慌張張的拿起槍械,顫抖著趴在壕溝里,有人已經目光四轉,尋找著逃跑的路徑。
袁世凱心裡無奈,清兵的底子,沒有時間淘汰整頓,真不知道等會大炮一響,有幾個人能不逃跑的。唉,也不知道那人靠不靠譜,現在全指望他了。
袁世凱看著藍天白雲,只覺自家性命,不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無限悲哀。
「大人,胡賊遠道而來,立足未穩,不如我們先過去衝殺一次。」某個英俊的年青人提議。
袁世凱轉生看去,是某個自願協助軍隊保護家園的志願者,依稀記得叫宋鴻濤,聽說很是年輕有為,頗得人心,聚攏了幾百個年輕人。
宋鴻濤與袁世凱坦然對視,目光清澈,隱隱可見堅毅果決,以及滿滿的自信。
兵法有雲,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從浙江遠道至山東,何止千里,胡賊軍隊必然疲憊不堪,大可一擊而定。
宋鴻濤深深鄙視胡靈珊,丫就是一個不懂兵法不讀兵書的女人而已。
袁世凱怪異的看著宋鴻濤,書生,哦,不,廢物!
總有一些只看過幾本戲文,只聽說過幾個兵書的名字,就以為精通兵法,文武全才,藐視打了幾十年仗的行伍的年輕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