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1 / 2)

但他沒有膽子耽誤,畢竟這消息意味著很多事情。

慈禧點頭,日本人退兵是意料中事,不能突破壕溝,又被張之洞和胡靈珊在河北山東大殺了一通,自然只有退了。

幸好退了。

滿清其實已經再也找不到子彈了。

只要日本人敢再堅持3天,段祺瑞就只有上弓箭了。

太監又恭恭敬敬的給慈禧夾了一筷菜,慈禧搖頭,將宴席撤了。

「皇上,您比昨天吃得更少了。」太監一副要哭的樣子。

慈禧心裡好笑,她不吃飯,這個太監哭什麼,也就是忠君的戲碼而已。

要是她真的死了,只怕滿清有大半人會高興。

禍國殃民的慈禧掛了,誰不拍手呢?

慈禧無奈的想,她死倒是沒關係,誰沒有一死,她享福也享夠了。

但是,她死了,這滿清,交給誰?

滿清皇族後繼無人?不不不,其實有的是人,姓愛新覺羅的,有幾萬人呢,就算百里挑一,也能找到幾百個有志氣有魄力有心胸的少年青年的。

但這些英俊不凡的少年青年,能承擔起救滿清的責任嗎?

看看培養了二三十年,依然是個廢物的光緒,就知道合格的皇帝有多麼的稀缺。

少時聰明,大時了了。

她沒有再一個20年培養新皇帝了。

她老了。

慈禧心裡苦澀,臉上卻泛起一個微笑。

終究是錯在第一步,不該誤選了阿斗。

她老了,張之洞更老,諸位封疆大吏雖然少許年輕點,但是和胡靈珊比,都太老了。

時間在胡靈珊這一邊。

慈禧開始細細的琢磨華國的人手,要是不顧一切幹掉了胡靈珊,華國會不會直接崩潰呢?

這個可能不大,但是,不論剩餘的誰繼位,都不過是沒有政治經驗,沒有治國經驗,又不敢像胡靈珊一樣瞎搞一氣純粹碰運氣的平常人,這樣的人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慈禧心裡碰碰的跳,幹掉胡靈珊,然後給子孫後代博一個機會?

大家都新皇帝踐祚,大家都是白紙,大家都碰運氣,會不會讓這個時局出現巨大的轉機?

「來人,傳宗人府。」慈禧道。

不管如何,先要想好退路。

……

「大人就真的不考慮傳位給自己的子孫?」辜鴻銘勸道,看張之洞最近的作為,很有一種給胡靈珊查漏補缺,為新皇開闢道路的意思。

「老夫的這些子孫啊,做大臣是可以的,做富家翁也是可以的,就是做不了皇帝。」張之洞淡淡的道,又微微露出一點笑容,怎麼也要給子孫後代留條活路。

「你以為老夫是想把整個江山託付給胡靈珊?也太看得起老夫了。

老夫確實沒有做皇帝的野心,都是時局所逼,本來這個江山也不是老夫的,就算給了胡靈珊也沒什麼,但胡靈珊棄儒的,老夫怎麼可能反倒把江山給了儒家的敵人?」

辜鴻銘有些不解,道:「那張公是想……啊,我明白了。」

張之洞一步步解開胡靈珊胡作非為的面紗,把華國掩蓋的瘡疤一個個捅破,為的不是給胡靈珊統一天下鋪路,而是為了儒化胡靈珊。

張之洞和胡靈珊的鬥爭,本質是中西文化之爭,是儒學和西學之爭,勝敗不在於誰得了天下,而是以後用什麼思想治國。

胡靈珊之前一直在沿用西學體系,缺少儒家的中庸平和,更沒有儒家的仁義禮信,遇到阻礙,只管暴力破解,只圖眼前爽利,絲毫不考慮長遠。

為政之道,長於中庸。既不能偏激激進,也不能遲疑不前。

張之洞認為,胡靈珊過於剛烈,剛則易折。

但華夏這塊花花江山,卻說不定會落到胡靈珊的手裡。

張之洞快老死了,辜鴻銘快老死了,慈禧快老死了,這天下,不落到胡靈珊手裡,還能是誰?

所以,張之洞決定改變利用戰爭達到推行儒教,推翻西學的方式,採用更溫和,更影響,更難以察覺的辦法。

僅僅用沒有內涵的,不符合華夏國情的西學方式,不能解決目前華國的眾多弊病,要想解決這些問題,胡靈珊只有採取符合華夏習俗的儒學方式,不論是和稀泥,還是以德育人教化世人。

只要胡靈珊走上了用儒學方式解決問題的道路,那麼只會越陷越深,難以自拔,最終達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美好境界。

那麼,張之洞就是這場較量的勝利者。

「張公果真是一心為公啊,不愧是華夏的支柱。」辜鴻銘有些感動,張之洞為了華夏的崛起,能做到這個地步。

最新小说: 惊!招惹小叔上位後,渣男一夜悔白头 影后冷漠无情,只会打钱 病美人又茶又娇,疯批为爱折腰 在云端(纯百) 玫瑰柔板(大小姐X不良青年头子) 昼夜觊觎 《可以讀檔的我邪惡的可怕》 《茵果(np)》 时光机器开发研究 荏苒时光的晨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