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才是永昌帝給慶王真正的懲罰。
他要保皇家的顏面,不能把老三乾的那些蠢事都宣於朝野,但他讓本朝重臣看到了他對老三輕敵無能的不滿,讓史官記下了老三的這次丟臉,幾乎就等於告訴他們,老三再無可能進位儲君。
第127章
慶王真的被永昌帝這一通發作給罵哭了。
一是嚇得,二是面子上承受不來。
四位后妃當中,沈柔妃年紀最輕,在子嗣上面的運氣也最好。
周皇后連生兩個皇子都夭折,劉賢妃承寵三年才有孕,杜貴妃盛寵十餘年才盼來了二公主、四皇子,只有沈柔妃十六歲進宮,次年就生下了三皇子,成了杜貴妃之後後宮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晉升妃位的美人。
柔妃得寵,慶王也給永昌帝當了六七年的小皇子,可能昨日永昌帝還在嫌棄大皇子腦袋瓜笨只會死記硬背,次日嫌棄二皇子木頭疙瘩似的呆板無趣,隔日就牽著三四歲的三皇子抓蝴蝶去了,使得三皇子從小就不畏懼父皇,喜歡什麼都敢跟父皇討要。
這麼順風順水地長到十五歲,二哥趙璲突然立下戰功早早封王,搶了他在父皇心裡第一得寵皇子的地位,算是慶王遇到的第一個小挫折,於是慶王越發努力讀書練武,等他攢了一腔抱負準備好了要跟二哥爭鋒時,二哥竟然殘了……
這下子連爭都不用爭了,心儀多年的表妹也主動要嫁給他,慶王能不高興,能不得意?
雖然剿匪出了點差錯,可他還是成功完成了剿匪的差事啊,而邊關打仗動輒戰死幾千幾萬的將士,潭州那區區一千個府兵算什麼?只能算他這次剿匪戰功的白璧微瑕。
回京路上,慶王做了很多白日美夢,包括回京不久父皇就會正式冊封他為太子。
想得越美,突然挨了父皇這番前所未有的痛罵,還被大哥二哥兩位丞相外祖父等六部尚書以及那些頗受器重的公侯武將們旁觀了始終,慶王的膽子、面子都受不了,跪在地上一邊發抖一邊哽咽起來。
康王就跪在不遠處,瞧著三弟這可憐模樣,既高興老三怕是再也沒法跟他爭了,又有那麼一點同情,想著自己當大哥的,是不是該替老三求求情?
可是求什麼?
父皇一沒要打三弟,二沒要降三弟的爵,堂堂親王少領一年的爵祿就能窮到他不成?閉門三個月最多損了顏面,他總不能求父皇少罰一個月兩個月的。
如此,康王只能悶頭跪著。
他是這樣,慶王的親外祖父吏部尚書沈世彥也是這樣,原本他還能幫外孫分些過錯,可彭大紀的摺子進京後沈世彥便去永昌帝面前請過罪了,稱他當年提議調馮規為潭州知府有用人不察之過,永昌帝卻道馮規之前的考績沒有問題,誰也料不到他今年會有那麼一場「英雄救美」,並未怪罪他,只讓他安心當差。
萬籟俱寂,還是永昌帝主動打破了大殿上的沉默,最後對慶王說了一句話:「退下吧,記得每隔十日給朕一封自省摺子。」
他只在大殿上追究了老三的大意輕敵、辦事不力,給老三留了些明面功勞,但老三知道他自己究竟犯了多少錯。
如果老三真能自省,能跟他坦誠所有過錯,包括承認他的目中無人、虛榮貪功且願意改過自新,永昌帝還會給他做兒臣領差事的機會,否則老三這輩子就只能是個「閒王」。
「兒臣一定自省,望父皇保重龍體,兒臣告退。」
連磕三個響頭,慶王先用袖口快速擦去臉上的淚,再慢慢站了起來,誰也沒看,垂著眼大步離去。
離開大殿時,慶王聽見父皇淡然吩咐朝會繼續。
奉旨閉門思過的慶王,連給母后、母妃請安都可以免了,慶王直接回了行宮這邊父皇撥給他們夫妻居住的松風堂,無視行禮的太監丫鬟,慶王黑著臉把自己關進了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