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這才退回父皇身後。
永昌帝看眼老三,道:「朕素知你武藝過人,今日連你都渾身掛彩,可見我大齊百萬普通士兵之勇。」
慶王:「……是,兒臣亦為此深感欣慰。」
永昌帝:「回去養傷吧,接下來的兩場由南營原來的副指揮使上。」
下午是馬戰,看起來精彩卻也更危險,永昌帝只想讓老三嘗嘗小兵的厲害再認清自己的斤兩,可沒打算讓老三落馬重傷。
大閱武的第三天比的是山戰,二十營分別出兵三千,提前領取五面軍旗在山上守營,是出兵奪取別營的軍旗還是堅守營地全憑各營的戰術。
山戰持續了一整日,比完時每個士兵要麼帶傷,要麼盡顯疲色。
夜幕降臨,趙璲才回了雲山堂。
姚黃知道他回來後要先收拾,所以早早躺在後院的床上,等著惠王爺忙完了自己過來。
「前三名算出來了?」
待惠王爺躺到床上,姚黃問。
趙璲:「嗯,涼州右都第一,冀州都營第二,京城東營第三。」
姚黃:「看來還是邊軍兵力更強。」
每遇戰事,都是邊軍先打,邊軍扛不住了再由朝廷從四大營調兵前往增援。
趙璲默認。
姚黃靠到他懷裡,摸了摸惠王爺的腰側:「連著騎了三天的馬,累不累?」
靠腿馭馬腿酸,惠王爺靠腰馭馬,時間長了肯定也會腰酸。
趙璲握住王妃的手:「還好,明日就不用出北苑了。」
二十萬大軍再在此休整三日便會返程,之後帝駕也該回京了。
連著在北苑住了三個月,姚黃也看夠了北苑的那些景,而且行宮規矩多,遠沒有她在惠王府自在。
九月二十,各地的一萬兵馬還未返程,永昌帝收到了狄獻從涼州青峽縣遞來的摺子,說再有半個月豐延渠便可竣工、開閘試水。
永昌帝在小朝會上宣布了此事,群臣們紛紛表示賀喜。
永昌帝掃眼三位王爺,看著康王道:「豐延渠關係到當地數萬頃田地的灌溉,朕不便離京,唐王代朕走一趟吧,若試水成功,你帶狄獻一同進京,朕要重賞他。」
第一次被父皇派外差還是這等又輕鬆又能為自己增光的外差,康王大喜,出列道:「兒臣領旨。」
永昌帝提點道:「兩百多里的新古渠道,你要每一處都親自走過,仔細查驗是否有偷工減料之處,試水時更要親自盯著,免得哪裡出了差錯底下的官員畏罪瞞報。」
康王鄭重應下。
慶王垂著眼,視線越過二哥的輪椅落在大哥的衣擺上,心裡又酸又涼。
康王不知道三弟的想法,也不在乎,次日動身前,他先跟父皇辭別,再分別去周皇后、母妃那裡辭別。
渠道都要修好了,賢妃對兒子的差事很放心,怕的是半路遇到刺客或是別的什麼陷阱。
「帶了多少侍衛?」
康王笑道:「父皇撥了我一百侍衛,母妃儘管放心。」
賢妃料想柔妃、福成長公主那邊沒有這麼大的膽子,便囑咐兒子不要單獨去赴沿路官員的酒席,遇到要賣身葬父的美貌孤女或是其他美人也不要沾惹,實在可憐給筆銀子打發了就是。
康王全都應下,如母妃所說,父皇立他的意思越來越明顯,這個節骨眼,他絕不會大意犯錯。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