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意思?」夏迷不解道。
廖天華道:「如果你只是求生欲特別強,只能成為像『真我鏡』那種『蝕』,即使有很強的力量,但活不了太久。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呂紅梅,她其實已經成為了一個『蝕』。」
呂紅梅就是6號樓701的住戶,患有癌症,一直在與癌症抗爭,求生欲特別強,在「濁」的侵蝕中保留了自我意識,協助夏迷戰勝6號樓的濁,最終油盡燈枯死去了。
廖天華繼續道:「『蝕』和『融』的區別是,『融』能夠保持人類的容貌和意識,壽命和人一樣,從生物學角度上來講,是非常完美的進化者。可『蝕』卻只是『濁』的容器,外形可能是人類也可能不是,壽命短,生命力耗盡後就會死亡。
「『伊托尼特』一直想穩定、批量製作『融』,做了很多實驗後,得出一個結論,『融』的誕生與群體意識有關。
「一個人的欲望是無法壓制『濁』的,一群人才可以。
「我們處理局這些隊員能夠成為穩定的『融』,除了有你在場之外,也是因為我們的欲望符合群體意識。
「制服、徽章、信仰,這些都能共築成我們的集體意識群,協助我們壓制『濁』的食慾,讓我們可以撬動『濁』的力量。
「但是夏迷,你沒經過特殊培訓,你的集體意識群來自哪裡呢?」
夏迷皺眉道:「可以把群體意識解釋得再簡單一點嗎?」
廖天華道:「你覺得人能不能從他人身上獲得力量?」
「我不知道。」夏迷道。
廖天華道:「研究表明,人是社會性動物,他人的關注能夠讓人『變強』或者『變弱』。一個人處在上升期時,周圍都是掌聲和鮮花,那個時候,他能發揮出以往從未有過的力量;同樣的,一個人處在低谷期時,到處都是指責和聲討,這個人做什麼事情都容易失敗,有時候連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都做不到,而且還會變倒霉。
「大量例子證明,人是可以從他人的期待中獲得力量的。
「我們之所以能成為『融』,是群體意識,也就是『他人』幫我們分擔了『濁』的侵蝕,這是我們的身份帶來的天然優勢,但是……你呢?所以我剛才問你,支撐你特別強大的欲望的理由是什麼?」
夏迷認真地理解了廖天華的話,快速地回憶了一下自己過去的人生,說道:「我們家那個地方你應該也聽說過,有點重男輕女,我小時候過年時,女性都不讓上主桌吃飯的。
「我經常聽到周圍的長輩說,誰誰家的女兒嫁了個好老公讓人羨慕,這種說法讓我很反感。=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