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青唐吐蕃如今的贊普董氈……
切,狗都不跟他干。
王韶是通遠軍知軍,俞龍珂、現在應該叫他包順、包順身為通遠軍的原住民正好歸他管。
身為大宋的殿直蕃巡檢,包順初來乍到正是拿軍功表忠心的時候,就算對面是親兄弟也別想讓他手下留情。
沒錯,木征派來攻打攻打武勝軍的瞎藥是他親弟弟。
漢人打仗的規矩他懂,王大人負責指揮他負責打。
經過小半年的相處,包順非常確定王大人是個靠譜的上司,不用動腦子還能拿軍功,世上再沒有比這更輕鬆的活兒了。
——弟,要一起來嗎?
包順家裡兄弟幾個不親近但也沒多大仇,有待遇好的地方可去不介意拉兄弟一把。
當然,招降之前得先挨頓打。
甭管是挨誰的打,總之得挨上一頓才能講道理。
或者兩頓。
對面是他弟聽他的沒錯,要麽他們上去揍一頓要麽等那邊被党項人揍一頓他們再去揍一頓,揍完之後再過去說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去講道理的話他有九成的把握將人拿下。
包順很自信,不過王韶對他沒有那麽多信心,雖然包順和對面的瞎藥是親兄弟,但是他怕包順一開口就會把人推到西夏那邊去。
不是他不放心,好吧,他就是不放心。
武勝軍這邊打了不到兩個月,其中一個半月都是吐蕃軍隊和党項軍隊互毆漢人軍隊在旁邊看熱鬧。
三方勢力湊到一起總得有兩個仇沒那麽深的能聯合到一起,武勝軍這邊也是這樣。
給大部分吐蕃人面前放一個漢人和一個党項人,十個有八個都會選擇聯合漢人揍党項人。
武勝軍是結吳叱臘的地盤,他願意率部歸附宋室不代表要放棄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地盤。
老和尚本就不服董氈,沒有降宋的時候能扶持出董容和董氈打擂台,現在董氈給党項人帶路打他的地盤能忍才怪。
吐蕃人和党項人打了一個多月,結吳叱臘看時機差不多立刻請命去收回那些原屬於他的地盤,幾年不打仗真以為他打不動了咋滴,正好拿這次的戰功來找漢人朝廷要官職。
包順也不甘落後,老和尚去打党項人他去打他弟,兩邊同時出兵,肯定能把對面兩撥兵馬都打的抱頭鼠竄,王大人留在後方準備勸降就行。
王韶第一次帶兵,那麽多將士的身家性命掌握在他的手裡,和之前單槍匹馬去招降還不一樣。
招降失敗死他一個,打仗時指揮失敗他死不了,戰場上的將士們卻要代他丟掉性命,指揮的時候萬萬馬虎不得。
沒想到包順和結吳叱臘打起來太猛,他麾下的漢軍將士都沒怎麽上場,党項軍和董氈、木征的吐蕃軍就被包順和結吳叱臘率領的吐蕃軍打的抱頭鼠竄。
倒不是說他們這邊的兵力比對面多,實在是三夥面和心不和的聯軍湊在一起破綻太多,想裝作看不見都不行。
哦,木征和董氈是面不和心也不和。
由此可見,聯合青唐吐蕃滅夏的策略根本不可行,非得把河湟控制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證西路軍完全聽指揮。
第240章
*
天氣漸熱,從入夏到盛夏仿佛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武勝軍開戰後狄青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戰場上,雖然他覺得以王韶的本事不至於在優勢盡顯的情況下打敗仗,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文人干出什麽離譜的事情都不奇怪,所以依舊得防備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出現的意外。
王韶看上去再像武將也改不了他的出身,沒人能保證熟讀四書五經進士出身的讀書人會不會忽然腦子一抽決定放棄武力轉為德化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