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唐家的眼光獨特,純粹是當年的唐家小姐特別有主見,看上了個漂亮俊朗的孤兒後就死活要嫁。
唐家一打聽,這孤兒母親早逝被父親獨自拉扯長大,他姓楊名實因是家中獨子,大家便只稱他為楊大郎。
楊大郎親爹曾經開過一個武館,可惜沒等楊大郎十二歲就沒了。那楊大郎親爹是個樂善好施的,沒給兒子留下什麼東但卻施了許多恩情出去。
他施恩的這些人雖然有白眼狼,但大歲數人卻都是記恩的,對於楊大郎這位恩人遺孤很有幾分照顧。
楊大郎在親爹走後就是被這些人扶持著長大的,每日除了想辦法掙些花銷就是在努力練武。
當時這楊大郎已經打算好一兩年內就要投軍了,且楊大郎說這是父親留下的遺願,他是非去不可的。
打聽完這些,唐家自然就不同意了。雖說大梁朝並不重文輕武,甚至武將要是立功或許比文官爬的還快,可是不得不說比起習文的安穩,以武出頭可就太危險不確定了。而且這要真的投了軍,這不是擎等著夫妻分離嘛。
唐家還是很疼唐姑娘的,擔心女兒嫁進門會守活寡,更怕自家姑娘會成為寡婦,而且多少也嫌棄楊大郎是孤兒出身家裡日子不好過,咬死了就是不同意。
可是唐姑娘就是喜歡上楊大郎了,每天要死要活的,父母到底拗不過孩子,唐姑娘就這樣成了楊家娘子。
好在或許是老天垂憐,那楊家大郎還真是個做武將的好苗子,在軍隊裡地位節節高升成了高品階的將軍不說未來還得了爵位傍身,讓唐姑娘的堅持得了善果。
楊家夫妻膝下共有三子一女,三子全隨著父母在駐守邊關,只有楊如意這個小女兒因為父母兄長心疼,不願意小姑娘在荒涼的邊疆長大便送到了唐家養育。
不過整個安來縣知道楊如意身份的人並不多,哪怕是陸縣令,也只知道當年的楊大郎在投軍後日子過得不差,好像在軍中已經有了一官半職,可也僅此而已。
在陸縣令心中楊大郎頂多也就是個百戶
千戶的,並不覺得楊大郎如今有多了不得。
陸縣令尚且如此,其他人更不清楚楊家的事了,只當那楊大郎如今還是個沒出頭的大頭兵而已。
於是楊如意在大家眼中不過是靠著外家過日子罷了,再加上唐家在這安來縣也沒到數一數二的地步,因此在眾人眼中楊如意就沒有了結交的價值。
這或許也是楊將軍與唐家想要達到的效果,免得楊如意小小年紀就得面對那些有目的的靠近,如此能免得楊如意被人利用不說或許還能結交到真心與楊如意志氣相投的朋友。
可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楊如意這姑娘實在是太美了,而且同樣是美人,楊如意與曲佳璇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