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四嫂說的自然就是平郡王妃,這一位是袁閣老家的千金,在妯娌中向來比較爭強好勝。
當然了,這裡面也有二皇子與四皇子為太子之位仍舊野心不死的緣故在。
端看淑妃短短几年連生兩子一女就能看出淑妃當年在當太子良娣時是極為受寵的。
其實這也難怪,皇后娘娘成親的年齡太小了,十幾歲的孩子突然成了皇儲妃,又要照顧幾歲大的小叔子,努力讓自己不出錯就不錯了,哪裡有心情和自己也忙的要死的夫君培養感情。
男人這種生物嗎?你不和他培養感情,他自然去和其他女人培養感情去了。再加上皇后娘娘雖然長得端莊秀美,但一來年紀小沒長開,二來這樣的容貌也遠不及淑妃的花容月貌。
男人這種生物,既然對誰都沒動真情,那自然是更喜歡漂亮的了。
所以皇上到那時候皇后的敬重親近是真的,可是對淑妃的偏愛也不是假的。
可以說在東宮狀況還好時淑妃和她所出的兩子一女是得到了皇上極多的寵愛的,而這也養大了淑妃的野心。
哪怕後來事情變幻,皇上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皇后和兩個嫡子身上,淑妃和她的兩個皇子也從沒有改變態度。
最開始的時候,皇上為了未來不再生波瀾還動手壓制了淑妃和兩個皇子,這其實也是為了這母子四人好。
畢竟只要不動不該有的心思,哪怕皇上沒了太子也不會對這些兄弟們如何。
可惜無論是淑妃還是這三個皇子皇女都不是認命的,皇帝本想給恪郡王迎娶一個老牌勛貴的女兒做王妃。
所謂老牌勛貴,自然指的是那些開國時期傳下來的家族。這樣的家族傳了幾代有一直興盛著的自然也有漸漸敗落下去的。
皇上想給恪郡王定下的姑娘就是個家裡已經敗落的只剩下個微末爵位,沒有實權的人家出來的。
但那個姑娘確實不差,可以說一家子的聰明勁都長在那個姑娘身上了。
而且雖說這個家族是敗落了,那卻是慢慢敗落下來的,家裡雖然一直平庸,但沒出什麼太大的敗家子,沒扯進過什麼要命的糾紛中。
所以人家的家底十分豐厚,這幾代中又和京都各個豪族聯姻,人脈特別廣。
所以看著的確是個恪郡王提供不了什麼幫助,但對於恪郡王單獨開府,在京都自立門戶後,融入整個京都是有利的。
但是恪郡王怎麼看得上這樣的人家,人家有能耐著呢,只裝作不知道皇上的打算,和這姑娘的一個遠方表姐有了默契,然後直喇喇的跑過去求親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