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表現得如此誠懇的林見顧,劉知府自然表現的非常大度,不停的安慰林見顧,斥罵那兩個貪墨的官員。
林見顧這才恢復了幾分精氣神,然後道:「如今通判與同知這過錯已經被皇上身邊的人知道了,哪怕我想遮掩也是遮掩不成了,如今趁著皇上還未知道消息,您該提前準備才是。」
劉知府挑眉:「世侄是想?」
林見顧笑的靦腆,「您放心,我也不是不知道規矩的人,林家如今只有我與祖父二人在朝廷,至於祖父的徒弟和舊友,祖父年齡大了又離開中樞許多年,人走茶涼的道理我哪裡不知道。能和我成為臂膀的,不只有宗親嘛。」
「不小心傷了您的人,是小侄的錯,但您放心,該是您的還是您的。我在翰林院時聽聞夫人有一個堂弟殊為不凡,當年考取了武進士,只可惜一直在兵部候缺不上,不若試一試這通判之位?」
大梁不似大宋一般重文輕武,武舉考的也不只有拳腳,該有的兵法謀略也是要考的,考完之後一家會直接成為御前侍衛,二甲三甲就和文進士一樣,先考侍衛,不成的話要不進軍營要不就在兵部候缺。
而之後的發展其實和文舉雖然偏重武將一些,但也不是不能一直當文官,畢竟大梁如大唐一般計較追求文武兼備,文進士入軍營,武進士當文職的雖然少見卻也不少。
而那林家子一直在兵部候缺,該是就打著以後一直當文職的意思在,而按照規定,這樣的武進士也是可以主政一方的。
劉知府對於林見顧的,笑道:「世侄如此善解人意,這情我也領了。只你不知這孩子太過任性,對母親不敬,林家這才惱了他,只讓他出去自己撞南牆去了,這人選不合適。」
林見顧搖頭道,「世伯這話說的,我想林家也不會真希望那進士徹底被磨毀了,否則真想毀了這一位的前程,只告上一狀,這人都沒機會有功名。如今這樣也只是在打磨性子而已,但打磨時間長了萬一損了氣性那可就真的毀了。」
「世伯到不如讓林家寫信問問,若是那人知道好歹了,這次便是雙方徹底彌合關係的機會。若是不能,那世伯便自己推一人上來就好。」
劉知府並沒應承這話,卻是對林見顧的態度表示了欣慰。不管這小子說的是不是真話,他現在只能當真話聽著,以後再調查也不遲。
想了想,劉知府道:「既如此,那同知本是你的輔官,需得與你協作順暢才好,不若這人你試著安排?」
林見顧推辭了幾句,然後試探道:「我在安來縣時有一好友,正是今科的榜眼,如今還在翰林院裡當值。他出自農家,娘子和公主有幾分交情,乃是安來縣縣令之女,您看可行否?」=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