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先是一愣,然後笑道:「可是那丫頭哪怕心裡害怕不還是真心尊敬著您嘛,怎麼還提醒她,您不一直覺得那丫頭慫慫的很有意思嘛。」
壽康做戲的本領就那樣了,連宮裡六七歲都孩子都不如,太子以前倒不是沒想過指點一二,只是後來發現九叔一直聽之任之,再加上壽康這孩子雖然可能因為小時候的經歷有些悲觀敏感,但對待親人是真的珍惜,如此自然的表達反而讓他們這些心思深沉的由衷喜歡,太子也就選擇了閉嘴。
畢竟他這個當哥哥的,每天看著丫頭時不時的拙劣表演,時不時的又心大的完全忘了警惕也是挺可樂的。
皇上想起他那個一直「懂事」的小侄女,忍不住搖搖頭,他這個小侄女膽大起來敢攛掇太孫反抗聖人之言,膽小起來被人說了都跟個鵪鶉似的不敢還嘴。真不像他那個膽大又機靈的弟弟,果然還是那個女人的血脈不好。
不過那丫頭卻比誰都真心認可他這個皇上的功績,哪怕因為老二的事一直和他這個皇伯父心有隔閡,但卻第一時間表示了她的支持和理解。
「皇上是天下人的皇上,為了更多的人,捨棄掉本就做錯的人,不管那人是什麼身份,皇上都沒錯。」
想到有人暗中非議此時時,那丫頭站出來說的話,皇上覺得自己這個皇伯父也該給這個慫慫的侄女一點解釋了。放心,你皇伯父真心沒那麼心狠,以後任性些無妨。
當然了這話是不會和自己兒子說的,皇上對此的解釋是,「哎,誰讓這丫頭馬上就要嫁人了呢,在自己家怎沒心沒肺都行,但是嫁人了還這麼好欺負那可不行。」
說是要結婚,果然很快就到了婚期。大婚那日,整個京都都熱鬧了起來。
新郎乃是剛在邊關大勝,得封鎮北侯的少年英才;新娘是親王獨女,在民間聲勢浩大的農女娘娘。
這樣的婚禮自然是熱鬧非常,而且朝堂剛剛取得大勝,更是趁此機會舍掉了積弊良久的沉疴,如今來上一場盛大的婚禮,也是一場另類的狂歡。
這張婚禮給京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之後的許多年都是京都人的談資,直到十年後太孫大婚,皇上禪位,這場婚禮才被人慢慢遺忘。
而身著嫁衣的楚佳璇,卻不知曉她這場婚禮會多麼的出名。
一拜天地,楚佳璇認真叩拜,不論是何種機緣讓她重生到了此處,她都由衷的感謝,感謝那個存在讓她有機會獲得如今的美滿。
二拜高堂,看著眼前落淚的襄親王,楚佳璇也不由得落下了眼淚。謝謝阿父這些年的疼愛,讓她真正知道了父愛是什麼滋味。父愛如山,您陪伴我長大,未來就該我陪您變老。
夫妻對拜,從青梅竹馬到情投意合,見顧哥,我們一起走過了十幾年,以後也會一直走下去。
一場婚禮後,楚佳璇似乎除了搬去了隔壁,沒有任何區別。
壽康公主和駙馬仍舊會一有時間跑回襄王府吃晚飯,時不時的陪伴蔣老夫人和慈恩郡君說笑玩樂,三不五時的進宮當洋娃娃,滿足皇后的打扮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