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機看著女兒渴望的目光, 忍俊不禁道:「那你可得好好讀書, 等考過科舉才行。」
他的女兒才七歲, 目前跟在她們的姑母一塊讀書。
袁機看向寡居在家的妹妹, 「妹妹才學出眾, 不如去試一試?」
袁家落敗到得靠袁機四處做師爺來養家,這幾年江南的世道一變再變, 家道中落的不少, 師爺這活也變得搶手起來, 畢竟朝廷將吏員俸祿調整, 多留了一部分地方稅在地方。
袁機的前任恩主調任後, 他沒有跟著一塊走,而是選擇留下來。
一方面是他年紀大了,得供養母親,另一方面兒女也慢慢大了,他要是離開, 家裡只剩下柔弱女眷和年幼孩子,他也不放心。
好在近兩年江南的商業高速發展,再加上朝廷徵收商稅,一些商人連該怎麼計算稅務,怎麼繳稅都弄不懂,他們這樣的文人也有了用武之地。
袁機目前就是兩家生絲廠的會計,還考了專門的證,若沒這證稅務衙署的大門都進不去。
靠著這兩份工作,袁機家中日子逐漸好起來。
袁機的建議很誠懇,他覺得憑藉他妹妹的學識定然會中舉。
這幾年江南多了不少招募女學生的童學,再加上最大的商行也招女人做工,家中送女兒讀書的人變多了。
這種轉變連袁機都意識到了,最顯著的是街道上出門的女子變多了,也因為治安不歸縣太爺管,歸專門隔出來的警察署管,治安的案件關係到他們的薪資,街道上流氓混混也變少了。
杭州還專門另建了監獄來安置犯人,不打也不罵,這些犯人被一家做雨傘的廠和服裝廠給包下了。
每日的固定工作就是踩縫紉機和修竹子。
有時訂單多,傳到警察署那邊,警察署會立馬出動大批人上街掃黑再抓一批。
畢竟進去的犯人創造的利益會分給警察署一份,犯人多的是,抓完一批還有一批。
幾年下來,杭州變得乾淨文明起來,誰也不想被警察抓到把柄關進監獄去。
治安一好,敢出門上街的女人也變多了,女人一多商業就繁榮,這收上來的稅自然也增長。
總之是個良性循環。
袁機的妹妹叫袁箏,早年出嫁,後來丈夫去世,她沒有子嗣,便回了娘家。
這要是不愛惜女兒的人家,怕是都不願意把女兒接回來,或者是接回來往尼姑庵里一扔。
當然也幸好婆家是小門小戶,不需要爭那個貞節牌坊,才放她歸家。
歸家後她多是教育哥哥的孩子,才七歲的侄女可以說是她從小看到大。
眼下聽哥哥這麼一說,袁箏有些膽怯,「要不還是算了。」
多年未出門,出嫁前的手帕之交早已斷了聯繫,袁箏習慣了閉門過日子,猛然讓她出遠門,去京城考女舉,她不免退縮了。
袁機卻鼓勵她,「免除路費,去試試又有什麼關係,正好我打算帶江哥兒走一趟。」
袁機的長子袁江,早年調皮掉進過水裡,之後留下了咳症,一到換季就咳嗽,杭州的大夫只說多養養,他聽聞京城開了一家非常大的醫館,無病不治,便動了帶兒子去治病的心思。
袁箏一聽事關侄子的健康,便很快同意了,再說有哥哥陪著,去哪裡她都不怕。
四月里,江南氣候溫潤,不冷不熱非常舒適。
袁家忙活起來,袁機的妻子夜裡幫著蒸了一打梅乾菜餅,這餅沒有放葷油,冷了也能吃。
知道親爹要出門,袁家小女兒吵吵鬧鬧也要去。=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