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兩人卻沒有去那些裝飾一新的大小店鋪,而是去了一家擺在街角的餛飩攤子。
那攤子的主人是一對老夫妻,頭髮花白,身子骨卻十分硬朗。夫妻兩個手腳麻利,攤子收拾得很乾淨,包的餛飩也是皮薄餡大,個個都圓鼓鼓的,十分誘人。
更重要的是,他們家的餛飩不是純肉餡的,而是六分薺菜、三分瘦肉,又佐以蔥姜等調味品,鮮香不膩,連黛玉也能一口氣吃一整碗。
因著黛玉致力養生,遵從「食有時」,過了飯點很少再吃東西。所以這個攤子上的餛飩雖然頗合胃口,她也只吃過兩次而已。
但因她儀態出眾,那老婆婆記性也好,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她,笑眯眯地招呼道:「這位奶奶又來了?」
轉眼看見徐茂行,老人家多看了兩眼,對黛玉道:「想必這位就是您家中老爺了,真是郎才女貌呀!」
好話誰都愛聽,便是徐茂行和林黛玉也不例外。
兩人在乾淨的長條凳上坐下,笑著和老人家寒暄了一陣。老婆婆頗為健談,那老翁卻是沉默寡言,只安安靜靜地守著攤子包餛飩。
包好的餛飩就放在一個大抽屜里,只有煮的時候才拉開,數出一碗的量,抽屜立刻合上。乾乾淨淨的,很少有沾染灰塵的機會。
老婆婆則是一邊和他們說話,一邊手腳麻利地在滾開的骨頭湯里煮餛飩,「奶奶還是照原樣的來?這位爺呢,要不要加雞子?」
徐茂行道:「加一個吧。」
「好嘞。」老婆婆利索地把餛飩盛出來,又燙了一枚雞蛋放在其中一個碗裡。
端過來之後,沒有雞蛋的給了林黛玉,加雞蛋的給了徐茂行,「加一枚雞子,多兩文錢。若是加湯,不要錢。」
這時候的人少涉葷腥,這餛飩雖然是肉菜混合的,但好歹是帶葷腥的。且湯又是骨頭熬出來的上好高湯,鮮美異常。
有飯量大的一碗餛飩吃不飽,就會自帶乾糧,多加一碗免費的湯,泡著乾糧下肚。
如此一來,原本乾巴巴的餅子或窩頭,也都變得酥軟鮮香起來。
吃完餛飩之後,天色已經徹底暗了。
望舒駕著月輪弛上高空,給本就熱鬧的上元夜增輝添彩。街頭巷尾不時有人放爆竹或各色煙火,圍觀的孩童拍手大笑,路過的行人看見漂亮的,也會忍不住駐足叫好。
那些在街邊燃放的本就有出風頭的心思,見有人圍觀,更加得意,把那隨身帶的好煙火一個接一個點燃了。
徐茂行覺得有些危險,邊拉著黛玉儘量遠離,慢慢地就走到了平日裡開闊,此時遊人異常多的護城河畔。
每到上元節,護城河畔都少不了一個傳統節目——放河燈。
河燈乃是祈福、祈願之物,寄託了投放著虛無縹緲的美好願望。儘管很多人都清楚,願望不是只靠求就能實現的,可每到此時,前來放河燈的還是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