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分享式的內容讓舒以寧一時有些不適應。
在她看來,彼此既然能夠分享生活上各處瑣碎的事情,那應該就已經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兩個人了。
信上說太皇太后的身體支撐不住她親登五台山,只有他代為登上菩薩頂。
然後寺廟裡的住持奉上了三枚開過光的平安符,一個給太皇太后,一個給太子,一個給他。
他把自己的那枚連著信一起送過來了。
舒以寧拿起平安符看了看,樣式普通,從外表發現不出特別之處。
她掛在自己腰間的荷包上試了試,瞧了兩眼想想還是摘下了,最後放到自己的枕頭底下。
回信很難,這麼洋洋灑灑一大長篇內容,就代表她也得寫這麼多字,可是卻完全沒有頭緒。
她日復一日的生活見聞都沒有康熙豐富,即使想寫也分享不出的什麼有意思的事兒。
後來腦子裡湧出個法子。
他的來信上寫了什麼,她就比照著一一回過去。
他說行宮的廚子手藝不行,她就寫鄭年有最近研究出一種鯽魚的做法,味道很不錯。等皇上回宮嘗嘗。
他說山間的野生獵物很多,她就寫雪團最近又胖了,明明自己南巡的時候,她已經瘦到正常體重了,由此可見她是個溺愛寵物的主人。
他說五台山的風景不錯,她就寫自己之前僅剩的最後一盆月季竟然奇蹟般的活下來了,目前一個月過去,花色也愈來愈艷麗,甚至還冒出來不少新的花骨朵。
為了表明真實性,她還特意從月季上折了一小支下來,放在信封里,就當是平安符的回應了。
諸如此類,她寫了不少,不用苦想以什麼作為開頭,倒是很輕鬆容易,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就寫了一大篇。
舒以寧把信交出去的時候才考慮到這種信件是不是都得有人檢查一番,才能交給皇上,那豈不是沒什麼隱私可言。不過轉念一想康熙應該會提前囑咐好吧。
那支經歷了幾日奔波的月季到康熙手裡的時候已經乾枯,花瓣蔫黃。車外的侍衛稟報著已進京的聲音傳來,他略掃了眼就把信連同花枝一起放進信封裝好。
第86章
康熙回宮的第三日便傳了舒以寧到乾清宮伴駕。
她還是穿戴著平日裡慣用的素色衣服和首飾。
康熙見後點評了幾句:「一月沒見,看你也沒什麼變化。」
她又不是小孩子,還能一天一個變。當然舒以寧知道他話里的意思是在側面說她沒有任何特意的打扮。
「給你的護身符怎麼沒帶?」康熙掃了一眼她腰間掛著的荷包處詢問。
「我想著戴在身上有些太顯眼了。」要是被人看見再傳到太皇太后那兒很難解釋清楚。=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