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讚頌荀老將軍為國捐軀的高義,送來許多賞賜,告訴荀氏後人們要記住皇恩浩蕩。
信王的伯父荀彥作為新任家主上前恭敬謝恩。
白天剛謝完恩,晚上就躲在靈堂痛哭流涕,嘴裡不停罵著:「該死的!」
皇帝昏庸無能,國家積弱已久,百姓疾苦,國庫空虛,泱泱大國竟找不出幾個得用的能臣武將。
若非如此,老爺子也不會年近花甲還要一路顛簸趕去北邊支援前軍,更不會因為等不到糧草援兵,靠意志苦撐一月後,力竭而死了。
這樣下去大周遲早玩完,老爺子從前期盼的盛世,永遠也不可能到來。
該死的狗皇帝還有臉派人過來,謝他媽狗屁的恩……
在罵遍趙氏祖宗十八代後,他伯父才注意到年幼的信王一聲不吭地站在他身後。
長輩們都去休息了,只有信王還留在靈堂守夜。
信王盯著平日裡威嚴不苟言笑,其實會偷偷躲起來發脾氣哭鬧的伯父,道:「皇帝不行,那就換一個。」
他的伯父約是哭懵了,一時沒反應過來這話有多大逆不道,還順著問了句:「換一個,換誰?趙家人就沒個像樣的。」
信王答:「我。」
這簡單直接的一個字回答,讓他的伯父嚇得好半天說不出話來。等緩過神來,立刻把他關進祠堂思過。
他的伯父告訴他,絕不能有這個念頭。這是不忠是不義,他年紀小不懂事說錯話,跪在祠堂里好好思過,等想通了再起來。
他的伯父覺得他從小錦衣玉食,沒吃過什麼苦,只要跪上幾個時辰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可他的伯父料錯了。
信王連著被關在祠堂里跪了十數日,跪到膝蓋皮開肉綻,暈死過去也沒改口。
他的伯父見他執拗,便威嚇他,荀家人不能有這種想法,如果他還堅持己見,那就滾出荀家。
他伯父料他這回應該老實了,十一二歲的年紀,離開荀家他要怎麼活?
可他伯父又料錯了。
即使跟荀氏斷絕關係,他也不改。
他伯父想,行,斷就斷吧,他倒要看看這臭小子什麼時候回頭求他。
可他伯父還是料錯了。
第一年,聽說他被荀氏除名後,流落街頭,夜宿橋洞過得很是悽慘。
第二年,他得軍中副將賞識,謀得一份肥差。
第五年,他有了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軍隊。
第七年,他的實力迅速攀升,很快堪比一方霸主。
第八年,他重新回到荀家,從年邁的伯父手裡接過荀氏家主之位,一手重振了四分五裂的荀氏。
第十年,皇帝為了拉攏安撫他,破例封他為王,賜他封地。
他似乎在封王那一年偃旗息鼓安分了下來,越來越多的人以為他得到了身為臣子最高的權勢和榮耀,而歸順了趙氏。
第十三年,儲位之爭爆發,他率軍北上,攻下皇城。自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