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大爺爺,他已經七十多了,是村里難得的長壽老人。
拉著顧清衍的手就不放,口中喊著:「像,真像,跟你爹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孩子,你好好讀書,若是錢不趁手就開口,大爺爺手裡還攢著一些。」
拿著紅包一定要塞進他口袋。
老村長示意他收下。
出了門,他笑著說:「其實早該給的,只是……他們不知道你什麼脾氣,不敢貿然上門,怕惹得你不高興。」
還有一個就是,李敬亭還是顧風眠的時候,很以讀書人自居,跟村里長輩的關係都不好。
長輩們心想顧清衍是大戶人家養大的,指不定更加傲氣,不想上門討人嫌。
顧清衍捏著紅包,只覺得沉甸甸的。
最少的一個紅包裡頭都有十文錢,最多的一個竟然放了一兩銀子。
這對農家人而言是一筆大數目。
繞了村子一圈,顧清衍真切的認識到,梅嶺村並不是一個富裕的地方。
青磚大瓦房很少,大部分都是黃泥房子,甚至還有兩個是茅草屋,看著就四處漏風,也不知道冬天該怎麼過。
整個村子一圈走下來,費了不少功夫。
老村長卻滿臉是笑,樂意的很:「你是晚輩,將來但凡遇上難事兒,儘管跟我們開口。」
顧清衍一一答應。
看了眼那搖搖欲墜的茅草屋子,顧清衍疑惑的問:「大伯,咱們村就靠種地過日子嗎?」
「我們這兒離縣城近,農閒的時候大傢伙兒也會去鎮上找活兒干,不過活兒難尋,一年到頭也沒幾個錢。」
想到什麼,老村長笑起來:「當年你爹還在的時候,我們村好多孩子跟著識得幾個字,如今有在鎮上當帳房的,也有當夥計的,算是很好的出路了。」
其中最好的是他兒子顧大山,因為識字,踏實肯干,家裡花了錢弄進了衙門。
雖然只是個差役,但畢竟是吃官家飯,說出去很體面。
顧清衍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怪不得這麼窮,這年頭光靠種地想吃飽飯都難,更別提別的了。
他回頭看了一眼,得想個辦法,讓梅嶺村富裕起來。
否則他一天到晚在家吃香喝辣,一群長輩吃糠喝稀,實在是於心不忍。
方才大爺爺自家都捨不得吃的紅糖雞蛋,他上門一口氣燒了四個紅糖滾雞蛋,吃的他肚皮圓圓。
顧清衍把這事兒記在了心頭,決定帶著梅嶺村一起發家致富。
他可是有金手指的人,一定能做到。
老村長不知道顧清衍發下宏願,將他送到門口才回家。
結果一到家,大伯母就拉住他進門:「當家的,這都是剛才晴晴顏顏送來的,我說不要,她們扔下就跑,追都追不上。」
「咋這麼多東西,清衍剛來,小孩子家家手頭太鬆了,你趕緊送回去吧,那孩子樂意聽你的。」
村長大伯進門一看,好傢夥,放了一桌子。
吃的用的都有,甚至還有一包點心,打開一看是桃酥,他這樣牙口不好的也能吃。
「收下吧。」
大伯母驚訝起來:「這麼多哪能收下,他們三個孩子多不容易,就算手裡頭有錢也不能這麼花啊,往後大侄子還得讀書呢。」
村長大伯就把方才的事情說了一遍。
大伯母聽完,眼眶先紅了,開始抹眼淚:「這孩子,咋就這麼會疼人呢。」
「孩子的一份心意,咱們不收他反倒是不高興。」
村長大伯低聲道:「你那點錢,讓大山置辦一套文房四寶,縣太爺保他進縣學,倒是偶肯定能用上。」
大伯母一聽立刻點頭。
一會兒又說:「清衍這孩子良心好,對咱們顧家人都真心,一看就是老三親生的,跟他一樣。」
「不像前頭那個,我都沒嘴說,提一嘴都嫌晦氣。」
村長想到李敬亭也厭煩的很,搖頭道:「那就不提了。」
「清衍以後還有大好前程,咱們能幫就多幫一些,多好的孩子,別讓他寒心。」
顧清衍將禮物清空了一部分,剩下的也沒留著,該吃吃該喝喝。
姐妹倆一開始捨不得,吃一顆就高興一天,剩下的總想放過年。
顧清衍不答應:「現在吃最新鮮,放到過年指不定就發霉了。」
說完一把一把往她們手裡頭塞。
劉媽媽更是拿出十八班手藝,煎炸蒸煮燉輪番上陣,總覺得顧清衍流了血需要包好補補。
裴玄和劉家送的東西里都有藥材,劉媽媽全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