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擢爾為戶部左侍郎,當益勵清操,廉潔奉公,不負聖恩。
欽此。】
聖旨傳到瓊山府的時候,顧清衍整個人都是震驚的。
這是又來一次三級跳,不但把他從地方官變成了京官,還是從正四品的知府,變成了正三品的戶部左侍郎。
那可是戶部,大周的錢袋子,富得流油的部門。
顧清衍眉頭微皺,按照兩地的距離,這聖旨肯定早就送出來了,怎麼裴玄沒有提過。
「顧大人,快接旨吧。」負責宣旨的太監笑著說道。
他態度殷勤,顯然知道這位顧大人的分量,一點都不敢擺宮內大太監的架子。
顧清衍恭敬收下:「臣叩謝聖恩。」
「顧大人,臨行前陛下特意叮囑,不必疾行,只需趕在中秋之前抵達京城即可。」
太監一邊說,一邊偷偷打量著這位顧大人。
要知道太子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召回這位狀元郎,其中寵幸可見一般。
當年又有壽國公與狀元郎的二三事,只要這位狀元郎不自己作死,將來必定前程無量。
畢竟陛下原本要讓狀元郎儘快進京,偏壽國公說顧大人喜歡到處遊玩,這才有了中秋入京的口諭。
太監的笑容越發殷勤。
顧清衍挑眉,大致猜到了什麼。
聖旨落下,最高興的莫過於劉媽媽。
當年在雲嶺的時候,她還能安慰自己太窮困偏僻,不好將姐妹倆嫁到這裡。
可等到了瓊山府,畢竟是府城,比雲嶺繁華許多。
瓊山府的高門大戶也多,時不時便有人上門來提親,劉媽媽從一開始的堅決,到後頭也心焦起來。
一邊是覺得他們遲早要走,若是姐妹倆嫁到這裡,將來舉目無親,容易被夫家欺負。
二來卻又怕姐妹倆年紀越來越大,將來會耽誤成老姑娘,更是不好婚假。
幸好,皇帝老兒下了聖旨,讓他們回京。
劉媽媽一聽到消息就開始收拾東西:「京城好,京城可是大周最繁華的地方,世家公子,名門少爺到處都是,還愁找不到好夫婿。」
再說了,那邊還有裴玄在呢,怎麼說也是「嫂子」,總得管一管兩個妹妹的婚姻大事。
顧清衍哭笑不得:「娘,合著你就高興這個。」
「那是自然。」劉媽媽瞪著他,「你是個男人,每次問你都說不急,可晴晴都已經十七歲了,能不著急嗎?」
「再過兩年顏顏也長大了,到時候姐妹倆都拖成了老姑娘嫁不出去,你如何跟九泉之下的爹娘交代?」
顧清衍摸了摸鼻子,在她的氣勢下不敢再說。
再看姐妹倆,顧望晴其實也鬆了口氣,她之前心底也不是不擔心。
倒是顧舒顏撅起嘴巴來:「我不喜歡京城,京城規矩多,哪兒會跟瓊山府一樣自在。」
「我看你是玩野了,三天兩頭跑出去撒野,等到了京城可不能這樣。」劉媽媽笑罵道。
顧舒顏頓時垮了小臉。
顧清衍偷偷給她一個眼神,兄妹倆打了眉目官司,又偷笑起來。
劉媽媽沒辦法,一邊想勸一勸,嘮叨幾句,一邊又覺得姑娘家難得自在幾年,不好管得太多,尤其她還不是親娘。
劉媽媽急著走,顧清衍卻沒辦法一走了之。
瓊山府跟雲嶺不同,相關的事務太多,許多事情都在進行中,顧清衍怕自己走後都斷了。
幸好,新上任的皇帝想的十分周到,派來接任的知府後腳就到,並且還是個實幹家。
新知府一到,連水都沒喝一口,立刻找到了顧清衍。
「顧大人,下官來之前看過你寫的當地政令,著實出彩,竟像是花了十七八年才為瓊山府量身打造的,真是讓在下佩服。」
顧清衍一開始還以為這位大人在奉承,哪知道他真心實意。
「顧大人,你快跟我說說這一條具體該如何做,如今到了什麼地步,往後又該如何推進。」
說著一把拉著顧清衍,兩隻眼睛滿是求知慾。
顧清衍頓時也來勁了,誰能擋得住這般眼神,兩人手拉著手,愣是秉燭夜談了一整晚。
第二天早晨,新知府還意猶未盡,滿口稱道:「怪不得陛下也夸顧大人有治世之才,果然如此,下官真是恨不得跟著顧大人走,這樣才能多學一些。」
顧清衍拍著他的肩頭道:「若是王大人不嫌棄,本官就將這幾年寫的計劃表都留下,王大人可以作為參考,在此基礎上調整就好。」
新知府連聲喊道:「當然不嫌棄,顧大人傾囊相授,請讓我喊一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