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得心生噁心,心說,幸虧沒買她的包子吃。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比較的緣故,這個婦人一走,李文兒他們攤子的生意更好了。剩下的饅頭也被一搶而光。那半盆鹹菜絲也被送光了。還有不少人誇她們的鹹菜好吃,鹹淡適中,又有些辣味,還香。
東西賣完了,河工們也開始準備上工了。
李二柱吃完飯跟他們閒聊幾句也該走了。
錢氏挑著空擔子領著孩子們往家走去。
路過河邊高地時,李文兒又去轉悠一圈。
她說道:「二嬸,要是咱們能在這兒蓋間小房子,就不用往這裡挑東西了,而且賣的樣數也能多起來,比如賣點面和湯之類的也好呀。」
錢氏說道:「蓋房子哪是這麼容易的事,再說,你二叔又在上工,也沒空蓋呀。」
李文兒一想也是,只能往後拖了。
這時,李小武突然說道:「也不用蓋房嘛,把咱們家裡的鍋拿來,再壘個灶就可以了。」
李文兒說道:「那晚上還得把鍋拉回家,多麻煩呀。」
李小武說道:「不麻煩,我跟小滿抬著回家。」
錢氏笑了笑,只當是孩子話。
李文兒卻眼前一亮,對錢氏說道:「二嬸,我真的覺得小武說得有理,咱們家裡不是有個小推車嗎?可以把鍋推過來呀,這樣,每天賣點麵條,菜湯之類的,就不光是賣饅頭了。你想這地方也沒什麼人家,他們只能喝冷水就饅頭,現在天還好,等到天冷了想喝口熱湯的人估計就更多了。」
錢氏猶豫了一會兒說道:「還是先賣幾天包子饅頭再說吧。」
李文兒一看這情形,也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小武見自己的意見不受重視,多少有些不高興。
回到家裡,錢姥姥和李青兒一聽到他們包子饅頭都賣光了,也是十分高興。
眾人信心滿滿,準備明天再多蒸些包子饅頭。
第二天,錢氏起得更早,忙了一上午,比昨天多蒸幾十個包子饅頭,
不過,生意仍跟昨天差不多。
包子饅頭剩下不少。李文兒想了想為什麼會剩這麼多,她得出的結論是,河工總共就那麼些,有回家吃飯的,也有自帶乾糧的,還有到別人家買的。所以他們的生意最多就是昨天那樣,再多也好不到哪裡去了。
錢氏吸取了教訓,從第三天開始數量又恢復到第一天的量,這樣每天都能賣完。
夏去秋來,秋風漸涼。
河工走了一批又來了一批,蘆花渡口越來越像樣了。
聽說再過一段時間,河道就能復通了。
隨著錢氏的業務越來越熟練,根本就用不著這麼多人。有時候,她一個人就夠了。
李文兒就想著讓弟弟小武練練手藝。
於是,她趁著手裡還有點錢,就托人去鎮上買了口鐵鍋,然後又請人幫忙在河岸的高地上扎了一個草棚子,勉強能遮風擋雨,在棚里砌了個大灶,棚子外面還掛一面旗幟,上面寫著:小武麵館。李文兒對外面的解釋是,她想趁著這個機會讓小武學手藝。
接著就開始了小武的賣面生涯,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李文兒的指導之下進行的。
小武雖然年紀不大,但氣力大,又很愛吃,對吃食肯下功夫有耐心鑽研。
李文兒在一旁指導他和面揉面擀麵。這一切,他都做得很好。
小武麵館開始營業的第一天還是吸引了不少客人來,這不是因為她的廚藝好,而是因為他們提供免費的茶水和菜湯。這些河工幹了半天的活,能有口熱水和熱湯喝,那當然再好不過,而且對方還是免費的。
當然,有不少人就有些不好意思,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順便買了一碗麵嘗嘗。這一嘗不要緊,這面簡直太好吃了。麵條勁道有彈性,麵湯也好喝,讓人覺得吃一碗還不夠。
只要有第一個人嘗了,接著就有第二個,第三個,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來吃。
李文兒為了方便,不但在棚子裡支了鍋,還弄了一個案板和凳子。
小武穿得乾乾淨淨,正在那兒認認真真的揉面擀麵。有人看到就忍不住問:「這孩子多大了,這么小就會擀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