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和朱玉娟看到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客人,這回倒不興奮了,倒是有些緊張和擔憂,萬一他們招待不周可咋辦?
第二百四十七章 悲情女主的逆襲(二十)
李語桐家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住客,在李家村可謂是引起了轟動。本來嘛,他們承包山頭沒人看好,覺得他們一家子腦子都進水了。等到後來蓋什麼農家樂,他們更覺得這家人腦子發大水了,這麼個窮山僻壤的,誰吃飽撐的沒事過來住?但是他們沒想到,竟然還真的有人來住,而且還不止一家兩家。一下子來了那麼多人。每人一天100塊,一下子來了二十多人,那一天豈不是就收入2千多塊,我的媽呀。啥成本也沒有,就在自己家裡坐著,就有人來送錢了?
村民們震驚了,激動了,於是,紛紛前來看熱鬧或是上前搭話,就是想瞧瞧他們是怎麼經營的。還有些更會來事的,就主動過來給李國慶和朱玉娟幫忙做飯啥的,順便打聽一下消息。
有了這些村民的幫忙,李國親和朱玉娟的工作量輕省了許多。
當然,別人問起怎麼經營之類的,老兩口也沒啥說的,不是他們藏私,而是這一切都是閨女弄的,他們也不懂呀。
朱玉娟說道:「這都是語桐弄的,上網啥的,整天把果園呀,造房子的照片都往網上發,甚至還把小黑田田的照片都往上網發上,人家看得喜歡,就來了。」
村民們不太相信:「就這麼容易就來了?」
李國慶在旁邊接過話說道:「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上網,在網上聊天啥的,等有空了,讓小桐給你們講講。她也說了,要是這農家樂做好了,咱們村里可以一起做,有錢大家一起賺不好。」
村民們一聽這話激動地大聲問道:「國慶,你說的可是真的?你們真的願意讓大夥一起干?」
李國慶笑著說:「當然願意啊,你們想想,我家才多大地方,頂天了住二三十個人,要是以後人多了住在哪兒?肯定往鄰居家領人呀。而且咱們這地方要是搞起來了,沒準縣裡還給他們撥款修路啥的,到時咱們大傢伙一起受益。用個時髦的詞那叫共贏。」
眾人一聽是這個理兒,他們暗自讚嘆李家夫妻倆為人厚道大氣。要是換了別人,可不願意這樣,他們恨不得別人都窮哩。
其實這件事朱玉娟他們一家三口私下裡討論過,當時朱玉娟問,要是他們家的生意起來了,別人家跟著學怎麼辦?李語桐說別人跟著學是不可避免的。你也不能不讓人家學。
當時朱玉娟就一臉擔憂,李語桐安慰她說,其實大家一起做也挺好。比如那些批發市場,單是一家反而不容易做起來了,商家多了,客流也多了。到時引起了縣裡的重視說不定就會撥款修路,安路燈什麼的。而且大家一起富裕,就都沒心思給他們使壞了。要不然,還得時時提防著,太累了。
朱玉娟一聽確實是這麼個理兒,也就不擔憂了。
李國慶和朱玉娟的人緣越發得好了,當然他們以前人緣也不錯,只是現在更好了。特別是到午飯晚飯時,有些婦女就主動來幫忙蒸饅頭炒菜啥的。有東西不夠了不用他們說,就有人主動送來。
還有人跟李國慶說,他們家廚房太小了,不夠用,還不如在院子外面搭個灶棚,買兩口大鍋做飯呢。李國慶說,那會不會顯得太簡陋了?李語桐一聽說這個主意好,那些城裡人就喜歡這種原始簡陋的做法。
村民們說干就干,呼啦啦一下來了十來個人,用泥和磚頭給壘了三個大鍋灶,還有人去鎮上幫著買了三口大鐵鍋。棚子也很快壘起來了。住客們果然覺得稀罕,站在一旁指指點點,還不停地有人拍照。
大鍋灶晾了一天,第二天就開始試著使用。
這次,朱玉娟做了大鐵鍋燉,一鍋燉雞,一鍋燉魚,一鍋燉兔肉。
雞是果園裡養的,三隻小公雞;魚是村前河裡的,兩條大魚,李語桐領著住客去捉的;肉是小黑去山裡逮的兩隻野兔。這下小黑可是出盡了風頭,不停地有人過來跟它合影,還不停地有人餵它火腿腸啥的。
三口大鐵鍋一起燉著,肉香魚香飄滿了全村。
等到肉快燉熟時,朱玉娟往鍋里添洗乾淨切好的豆角、茄子、土豆之類的蔬菜,李國慶則穿得乾乾淨淨的,頭戴著高高的廚師帽,手上帶著一性次手套,正站著往鍋沿上貼餅子。玉米餅子、白麵餅子、菜餅子每樣都貼幾個,貼了兩大圈。這就是今天的主食。
貼完餅子再把大鍋蓋蓋上繼續燉,燉了小20分鐘,就開始掀鍋蓋了。一股濃濃的肉香魚香味隨著騰騰的熱氣撲面而來,接著是餅子烤出來的焦香味,饞得客人中的小朋友過來要吃的。李國慶笑著給小朋友先拿了一個餅子,不過實在太燙了,只好放小碗裡裝著。小朋友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盯著,不停地說:「這是我的,我的。」大家都看著孩子直笑。
終於,飯菜要出鍋了。
二十多個人分成兩大桌,為了方便,李語桐還在石桌上加了一塊玻璃轉盤桌。每桌上三大盆菜,三樣都有,餅子也是三種。甚至還有飲料,是用榨汁機榨的西瓜汁。
食客們稍稍寒暄幾句,接著是趕緊拍照,迅速地拍完,然後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唔,雞肉真好吃,真香。」
「茄子好吃。」
「豆角也好吃。」
「這魚的味道真鮮,一點也不腥,刺兒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