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一租來,三家的男人全開始耕地了,他們先把各家的菜地給梨出來,好趕緊種上菜,如今正是早春時節,正是種菜的好時候。
菜地一整出來,女人們就有事幹了。她們種菜,男人們繼續耕地。至至蓋房子的事只能再往後推了,趕農時很重要。
因為這地方離石城不近,他們要買東西只能是攢一起,托一個人進城去買回來。像種子就是這樣,是李原去買的,李原把府城裡能買到的種子都買回來一些。什麼菠菜、白菜、蘿蔔、油菜、南瓜、冬瓜、韭菜等等,回來再按分發給大家。大傢伙互相幫襯著趕緊把菜給種上,澆上水。何氏和衛陳氏她們也去了一趟石城,買了油鹽醬醋有和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李原和何氏以前在陳國也是做生意的,他們就商量著說,這個地方的人會越來越多,離城裡又遠,道路也不方便,人們買點東西都費勁,他們還不如開個雜貨鋪子。但是要開雜貨鋪子,進貨倒也方便,去府城打聽打聽就能找到合適的,但問題是怎麼運回來可是個難題,單靠肩挑手提太累了,而且一次也進不了多少東西。
兩個一咬牙,決定從借來的錢里拿出十兩銀子買頭毛驢,正好家裡還有一輛架子車,再修一修就能用。這樣驢車有了,以後進貨就方便了。
兩人說干就干,沒過兩天,夫妻倆就去府城牽了一頭驢回來,還駝回了不少東西,什麼油鹽醬醋,針頭錢腦的,各種各樣的都有。
李家的雜貨鋪就這開始開起來了,附近的流民對此也是十分歡迎。他們買東西就方便了。
就這樣,李原李義去耕地開荒,何氏和李靈打理家務,開雜貨鋪賣東西。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太陽越來越暖,他們的田地也耕出了一大半。分別種上了豆子、高粱蠶豆、豌豆。
三家合在一起,今天干你家的,明天干我家的,這樣。干一天就讓牛歇著,平常也是給牛好水好料的伺候著。兩頭牛挺爭氣,一直沒有生病,幹活也有氣力。
不過,劉家租的那兩頭牛就有些慘了。他們覺得反正牛不是自家的,就死了命地用,白天干一整天,晚上還得趕工,給牛吃的也差。
沒幾天,兩頭牛就撂橛子,幹活時也是消極怠工,他們又開始打牛,越打牛越不走。
衛大曾勸過他們,說牛打壞了是要賠錢的。他們才稍稍收斂些。
反正李衛白三家先別人家幾天把田地耕出來了。能種的也都種了。之後,他們把牛還給官府,去還牛的時候,管牛的官差看見兩頭牛沒有變瘦而且還精神抖擻,便稱讚了衛大和李原幾句。畢竟別人家還牛的時候,哪頭牛不是瘦了一圈?特別是劉家人還牛的時候,那兩頭牛瘦了兩圈不說,還有氣無力,管牛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使得狠了,又沒給吃好,便狠狠地訓斥了他們一通。念在他們初犯才沒罰他們。
種完莊稼後,何氏又和李原進了一趟城,這次帶回來了不少小雞小鴨小鵝回來,附近的人都過來買,一家十來只,沒多久就把幾百隻雞鴨鵝給買走了。何氏自己也留了三十隻雞,三十隻鴨,二十隻小鵝,這些小傢伙就歸李靈照顧了。她天天給它們餵嫩草捉小蟲餵水。小雞小鴨們也認她,她到哪裡,它們就跟到哪裡。
種完莊稼後,三家又開始商量蓋房子的事。他們覺得李家人少,家裡又開著雜貨鋪,還是先蓋他們家的最好。
這個地方的人們蓋房子多半是用石頭,畢竟是石城嘛,山上的石頭多的是。只是需要打磨,畢竟哪有那麼多尺寸合適的石頭?
剛好,衛家族人里就有當過石匠的,於是衛石匠就領著一幫男人,天天上山去採石頭,打石頭。
還有砍伐木頭,這些活他們也能自己干。
至於打制家具,李原就會。李義也可以幫忙。至於石灰等其他要用的東西自然得去城裡採買,幸虧有一頭驢,要不然靠人肩挑,那得多費勁。
大傢伙是互相幫忙,不用給工錢,但要管飯。
於是,何氏便把衛家的那口大鍋給借來,在自家棚子裡壘了灶,就地燒飯做菜。
衛陳氏衛于氏等一幫婦女都來幫忙。
李靈、李義和衛雲還有白家的一個女孩白妞,他們一幫半大孩子則去捕魚捕蝦。李義還去打了幾隻野兔子、野獐子。
李靈還用家裡的豆子生了豆芽,何氏進城的時候買了些蔬菜,再加上再採摘些野菜,也算是可以了。
現在家裡鍋灶、廚具、作料基本都備齊了,做菜方便許多。何氏便可以大顯身手了。
不過,何氏一開始做飯,就發現她女兒這方面比她還強。
李靈發現,這個時代的人們做飯多半是烤、煮、燉、蒸。好像沒有炒菜這個概念。於是,她便試著指導自己的母親炒菜。先把鍋燒熱,倒上油,再加點蔥蒜等作料炸香,然後再把菜倒鍋里翻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