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2 / 2)

姚非名:「……」皇帝真是百無禁忌。

他清了清嗓子說:「若是西部十五州收復自算得上大事,臣並非推託,只是今年臣那幾畝小麥頗有進展,若是成了,一畝小麥的產量能從三石增至六石。」

如果畝產量真的能翻一倍,那麼只要舉國上下推廣,大啟百姓吃飽飯便不成問題了。

蘇彧聽姚非名這麼說,眼睛都亮了,直接打發姚非名去種地:「十五州收回來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姚閣老要是嫌麻煩,不來早朝也沒事。」

姚非名:「……」皇帝是不是過於現實了?

總之,兩人之間有了君子協議,沒什麼大事,蘇彧就不會找姚非名,所以她想了想,就讓崔玄和謝以觀兩人來一起負責辦學之事,兩個人之間也能相互牽制。

崔玄問蘇彧:「陛下想要辦怎樣的學?」

蘇彧早有設想,「凡是年滿七歲未滿十五歲的孩童不論出身與學識,只要過了測試便能入學,讀書期間衣食住行由學校負責,讀五年參加鄉試,鄉試要是中了就能升到會試班再讀一年,參加來年的會試,如果不中就不能繼續讀了。至於測試題,朕也出好了,不考文采,學生入學時不識字也無法,當然測試也不單單考智慧,也要考體力。」

以如今的國力實現「九年義務制」肯定是不現實的,她只能儘量讓多一些人來上學,也只能保證讓潛質的人繼續讀下去,至於其他的,便只能等到大啟再富強些才能去做了。她出的測試題都是思維圖形題,還有跑步,其實讀書也是件體力活。

不過她如今的設想,便足以震撼到崔玄和謝以觀。

謝以觀率先說:「這些孩童即便讀了五年書,只怕能中鄉試的寥寥無幾。」

以往即便是進入四門學的平民也都已經識文斷字,且文采不錯,如果是從一點字都不認識開始,那麼五年之後能學成的人才遠遠比不上朝廷的付出。

蘇彧不在意地揮揮手,「不一定考中鄉試就是人才,雖然考不中鄉試的學生不能繼續在學校讀書,但是他們有了學問再回鄉野,對於大啟來說便是好事一樁。」

謝以觀輕輕笑了:「臣自是沒有意見,普天之下識字之人自然越來越好,就不知道崔閣老如何看。」

畢竟世家一開始發家可是靠知識的壟斷髮家。

崔玄只說:「陛下所提之事,臣皆支持。」

謝以觀:「……」就崔玄這樣,還好意思說他是只會阿諛奉承的奸佞,他崔行簡不遑多讓!

辦學之事暫時定下,不過主要還是由謝以觀來負責,崔玄一時還走不開,憑邏娑現在的局勢來看,蘇彧依舊覺得可以在今年盛夏之時對邏娑動手,關鍵是募捐都捐了,那麼多錢拿在手上,總是要打一下邏娑的。

謝以觀將第一個辦學之地定在了江南之地,這是因為以往的舉子多從北方而出,以如今江南發展的勢頭來看,他覺得在江南辦學,一是減少成本,二是均衡南北學生。=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浮光恋颖 【女攻/总攻】肉浪翻飞 学长他和想象中不一样 姜四娘重生日常 高中生被肏日常(乱伦np) 因果缠(又名徒儿真棒)师徒np 傀儡 尝试减压的肉短篇(可能有中篇) 小千岁 糟糕!新买的机器人和哥哥共感了(骨科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