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元明笑道:「那鐵定不會。」
「那就成。」
然後,肖元明又帶著人去了公社小學那裡,跟他們說了一下重建小學的事情。
李容哲也跟著一塊去了,畢竟重建公社小學這樣的事情,身為隊長的他怎麼可能不去呢?
除了他之外,還有其他十幾個生產隊的隊長也來了,大家是約了時間來的,他們還早到了一會,就在這兒先等著了。
他們這個公社下面有十幾個生產大隊,也就說這個公社下面有十幾個村。
而公社也就是相當於一個鎮了,只不過現在叫人民公社,到了80年代,所有的公社就解體了,恢復了鄉鎮的名稱。
這十幾個生產隊的隊長都來了,他們除了本人自己來了外,還帶了一兩個得力的幹將來。
所以等到肖元明李容哲帶著賀子文一行過來的時候,就看到了前面烏央央的三四十個攢動的人頭,不知道的還以為發生啥事了,一下子聚集了這麼多人,把賀子文都嚇了一跳。
李容哲忙解釋「這些都是我們公社下面其他生產大隊的人。」
賀子文才鬆了口氣,他也沒想到現場有這麼多人在,看來大家都還挺重視這個事情的。
可不是嘛!
要重建公社小學,還是有人資助的,大家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都興奮的,哪個生產大隊下面沒有孩子?
大家的孩子都要讀書,肯定是希望能建得好一點,孩子們也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啊。
所以這些人在得知了消息後,也各自趕了過來,看看是否有幫得上忙的地方。
李容哲道:「阿文侄子,怎麼樣,這裡重建小學,好弄嗎?」
賀子文看了地形後道:「我覺著在原來的小學那裡重建,還不如重新找個地方蓋一所小學。這塊有點偏了,距離遠不說,有一段路還不太好走,孩子們上學放學也不方便,那裡全是黃泥巴路,一下雨,孩子們腳下肯定沾得全是黃泥,來去上學路也遠。」
眾人紛紛表態,七嘴八舌的說著各自的意見,一致認為這兒確實有點遠了,路還不好走。
不過又有人表態,說是建個小學,其實他們村子都遠了,孩子還小,要是讓他們自己來去上學,很不方便,大人一天到晚要忙田裡地里的事情,哪有空天天接送。
一些離得遠些的生產大隊隊長慢慢的就沒了興趣,也有的建議不如在這裡建個中學,其實他們這塊真正緊缺的還是中學啊!
整個公社裡只有一所初中,還是破破爛爛的,裡面的學生也不多,大部份學生都去縣城上中學了,但是縣城遠呀,通車又不方便,中學的名額也緊張,好多孩子念完小學,中學都沒得上。
大家七嘴八舌的說著不如重建個初中呢。
到底是重建小學,還是初中,這個事情大家需要再重新商議,會議定在明天下午的兩點,讓各自做好提議,在會議上提出。
會議就在公社的黨支部會議室召開,十幾人就此展開了一個激烈的討論,不僅小學的校長來了,中學的校長也來了。
兩位校長都想自己的學校被修整一番,有更好的師資條件,可以更好的教書育人。
小學的校長,是隔壁一個生產大隊的知青,是68年下鄉的那一批,因為在本地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放棄了回城的名額。
後面恢復了高考,又因為有家庭的負擔,還要處理學校的事情,他既是校長又是老師,負責三個年級的教書,所以平時自己的書都沒有時間看,導致高考失利,差了十幾分,又加之他年紀比較大了,都三十好幾了,乾脆歇了心思,一門心思在這裡教書育人。
中學的校長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男子,是山縣本地人,教書有好多年了,一直兢兢業業,因為學歷問題,得不到什麼升遷,看著破舊的學校,也申請不到經費,現在聽到可能要重建中學,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了過來參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