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吾沒有猜錯的的話,一旦派去馬邑縣的人查探到事情確如趙氏所稟,太守會很快發兵五千人以上,這樣汝還是覺得楊女郎不會輸?」
張遼跪坐在父親面前,他肅然著開口了。
「父親,其實在剛剛得知馬邑縣的事情之時,兒覺得小秋這一次太魯莽了。
既然已經救了父親,那就應該立即帶著家人躲起來,而不是留在馬邑縣等著朝廷的漢軍來平叛。
可是,遼今日才知道楊家寨的事情,知道小秋這些年早就偷偷建立了一個山寨,這還只是她六歲的時候。
過去這七年,竟然沒有一點消息傳出來,而這楊家寨顯然不是那等流寇之輩。」
「父親,小秋在我們這裡不只是學了兵法武力,她還學習了一套嚴密的軍事組織體系,安營紮寨,排兵布陣這些東西她都學了。
現在她有楊家寨的親信人手,又可以在馬邑縣募兵,真打起來,漢軍勝算不大……除非他們出動幾萬以上的兵馬,這顯然不可能。」
張元顯然不是很相信兒子的判斷。
「吾兒,我知道你一直輸於楊家女郎,所以對楊女郎的實力過於誇大,這世上力大無窮的人不只有楊女郎。
但這些人徒有勇武之力,做事卻只知道魯莽無狀,這種人下場往往悽慘。
這楊女郎過去幾年看著小心謹慎,可是這一次,她實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父子之間實在是想法差距甚大,於是張遼只能換了一個話題。
「父親,乃知道五原郡呂奉先嗎?」
張元倒確實知道這個人物,這呂奉先本是五原郡人,以勇猛而聞名并州。
雖然這些年漢軍在鮮卑壓制下節節敗退,但也不是一直都輸的。
在幾次小型對戰之中,這位呂奉先在五原郡殺得鮮卑人頭滾滾,其勇武之力響徹邊境,被譽為九原虓虎。
按理,漢家天下不缺人才,若是天子重新整合邊境,趁著檀石槐這幾年過世,鮮卑內亂的時機攻入草原,漢軍這一次大勝的希望很高。
然而朝廷無視了邊境的困苦,再加上南邊幾個州這幾年天災不斷。
天子和朝廷竟然默認放棄了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幾郡,讓胡人在這裡肆意占據土地,侵襲漢民。
所以,即使是呂布這等勇猛之士,最終也只能離開家鄉,然後來到雁門郡陰館尋求前途。
「那呂奉先以勇猛而出名,想必太守很快會徵辟其人,汝問這人做什麼?」
張遼想到昨日自己和呂奉先的比試,他嘆了一口氣。
「父親一直以為兒對自己自視甚高,對小秋的實力過於誇大,認為兒見識太少,其實,兒以前也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