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今年,又有一些大臣聯名上書,告知張角有謀反意圖,事實上,這已經是大漢人盡皆知的秘密了。
這太平道廣聚門徒,多達數十萬眾,若非圖謀不軌,更欲何為?
可是各州郡的官員對此事諱莫如深,恐怕都各有算計!張角,他恐怕還被蒙在鼓裡,不了解那些士族官員真正的意圖。
彼以為傾覆天子便可安享太平,然即使事成,也不過是王莽舊事重演而已!」
楊秋聽罷,心緒複雜。
她忍不住想到了自己以前看過的一個陰謀論。
太平道起事之際,烽火迅速燎原,直接席捲八州之地。
如此浩大的動盪,地方官員與士族焉能毫不知情?
此等事變,實則在他們的默許之下悄然發生。
其中,不乏野心勃勃之輩,伺機而動,意圖在亂世之中謀取一己之私。
歷經黨錮之禍的黨人,已然使東漢士子階層與朝廷產生了深深的裂痕。
他們選擇靜觀事態發展,任由這場風波愈演愈烈。
更有甚者,欲藉此良機,逼迫天子解除黨錮,以恢復士族之權勢
故而,野心家、冷漠看客、圖利之徒,於黃巾之亂中掀起了精彩紛呈的大戲。
最終結果也讓各方滿意。
黨錮得解,士子重返權利之巔。
野心家趁機招募鄉勇,逐漸擁兵自重。
冷漠者則笑言漢室當頹!
然而,在這場動亂中,最為悲慘的莫過於那些被蠱惑而參與造反的庶民。
他們原本只是為了一口飽飯而奮起反抗,卻最終一個個在戰場上慘烈而亡。
而今,張遼特意過來求證她和太平道的關係,楊秋面色複雜地開口了。
「文遠,那些士族們是不是希望天子解除黨錮?若不能遂其願,他們便幫助太平道亂了這天下?
所以,即使太平道贏了,之後也只是諸侯爭霸?畢竟這些自詡身份高貴的士族,豈能容太平道之信徒占據權勢?」
張遼沒有點頭,事實上張氏還算不上世家大族,累世官宦。
只是圈子到了那個邊緣,有些事情即使別人不說,其實圈內人都看得明白。
就像是太平道造反的事情,雖眾人皆有所察覺,然僅寥寥數人敢於上稟天子。
眾多士人亦心存觀望,天命究竟還是不是在劉家?
只要漢家天子的統治威信被動搖,各路野心家必將蜂擁而起,逐鹿中原,這已經是許多士族都默認的未來了。
為此,諸多家族私下裡積蓄糧草,招募兵馬,囤積武器,眾人皆已做好在漢室傾頹之際狠狠咬上一口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