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大多數情況,胡人們也不喜歡在冬天作戰,但如果有巨大的利益,那就什麼都不是問題了。
想到這封信裡面暗示的食鹽和茶葉,楊秋問出了一個疑惑。
「天子追得很急嗎?竟使張刺史使大公無私,以錢財贈羌胡人,只為速滅楊家軍?」
對於大漢朝的官員秉性,楊秋相信這裡面有正直的人,但你要相信這種人絕對屬於少部分,而且正直的人也不會免費出這麼多錢送給別人。
而且漢靈帝還是個守財奴,她這種小小反賊,漢靈帝肯定不會大費周章地花大筆錢來討伐他,畢竟在東漢一朝。
不管是匈奴人,又或者是烏桓人,再或者是羌人,那都是可以直接把人召過來去打仗的,哪裡還需要先花錢討好。
而這種軍隊叫做義從軍,也就是東漢特色的僱傭兵。
不過人家也不是免費給你乾的,這年頭沒有免費的僱傭兵。
從光武帝開始,南匈奴每年都要被漢庭賞賜一億多錢,所以人家是拿錢辦事兒。
當然,南匈奴也獲得了并州的土地居住,這都是利益交換。
所以過去這些年,南匈奴一直在替東漢朝廷打仗,每次有戰爭,都會被朝廷這邊徵調兵卒出來。
所以理論上,根本就不需要花錢發兵!所以當楊秋說出這個疑問之後。
張遼有些一言難盡地開口了。
「朝廷財庫空虛,世人皆知天子賣官鬻爵,故對南匈奴地賞賜,近年來恐未能如期而至。」
也就是說沒發工資,欠餉了是吧?
這欠軍餉可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難怪後來匈奴人叛亂了。
不給錢,還要人家給你打仗,為你賣命,這當然不可能啊!
「那這也不代表張刺史願慷慨解囊,只為討滅我楊家軍?」
人的本性就是這樣,搶別人的錢快得很,自己掏錢,還沒有任何收穫,那是什麼聖人才能做得出來的事情?
張遼自然也這樣認為,不過他思索一番之後給出了答案。
「此事或與王太守有關。彼乃晉陽王氏之人,其家族世代為官,勢力深厚,又與周邊羌胡有所勾結,或為報仇之故。」
畢竟也找不出第二個願意花錢的人了,也只有這個仇人有這麼大的實力。
如此看來,這個冬天豈不是不能安生了?
理論上楊秋並不想打這個仗,和這些人無窮無盡的耗下去,不只是會讓自己傷亡慘重,還會阻止楊家軍的擴張。
而且誰知道這晉陽王氏會聯絡多少周邊的羌胡部落,這要是沒完沒了的打下去。
今天來這個羌人部落,明天來那個匈奴部落,甚至對方不搞正面戰爭,只是花錢派人不斷襲擾,那也很是致命了。
於是楊秋和張遼一時之間都沉默了下來,突然,兩個人對視了一眼,然後一起笑開了。
「分而化之,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