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我深知這天下的問題究竟何在,而大賢良師似乎尚未明了。竟以為推翻此天下,由太平道主宰,便可使百姓們得以溫飽,這實乃大錯特錯!」
這話簡直否定了張角這些年努力的所有成果,這一刻的張角瞬間怒氣沖沖的站了起來。
「楊將軍邀我前來,莫非欲在此刻羞辱於我?」
「大賢良師請勿動怒,實話有時確實刺耳,然大賢良師何不聽我說完?
君既願前來此地,豈非亦已察覺黃巾軍之下暗藏危機?莫非大賢良師以為黃巾軍如今固若金湯,必定能席捲天下?」
這話讓張角又沉默地坐了回去,他當然意識到了那一絲危機,可是他還是看不破問題究竟出在何處?
而這位能夠預測未來的人大約是他看破迷障的唯一希望。
「楊將軍不妨說一說你的高見,我也想知道我究竟錯在何處?」
楊秋知道張角現在並沒有相信她說的話,讓張角這樣一位有幾十萬信徒的大賢良師能坐下來和她交談的原因,主要還是那一封預測未來的信。
而楊秋本人對黃巾軍的看法,對未來的判斷,可能張角都不會放在眼裡。
畢竟楊秋現在也就是個十三歲的女子,她發表出來的意見也許張角都覺得滑稽可笑,十三歲的人懂什麼呢?
可是楊秋的能力卻是讓張角忌憚和重視的,所以這種糾結的心情,大概讓他很矛盾。
既覺得楊秋的年齡見識不值得信任,又覺得這女子的預測未來的本領值得讓他重視一下。
「大賢良師,我且作一假設,若太平道果真建立新朝,黃巾軍此次能推翻大漢,奪取天下。
此後,朝廷的官員皆由太平道信徒擔任,新王朝由大賢良師執政,並訂立新律。
如此未來,大賢良師覺得,千千萬萬的底層庶民,真能得以溫飽嗎?」
這種預設讓張角毫不猶豫的回答了起來。
「若由我主宰天下,讓太平道的信徒擔任官吏,我自會輕徭薄賦,讓萬千庶民得以休養生息。
太平道亦將恤孤寡,佑老幼,遇災害之時,必賑濟救災,以安民心。如此世道,自當令大部分人飽食暖衣。
莫非將軍以為此等世道,尚不足以使百姓安居樂業?」
這樣的回答,讓楊秋嘆息了一聲。
任何時候農民起義都是正義的,弔民伐罪,造反有理!
因為被壓榨的千千萬萬農民,其實他們真的是活不下去了才會造反。
「大賢良師,我依然敬佩你的勇氣,認同你的造反之念。這天下確應被推翻,君之所為,實乃弔民伐罪之舉,並無過錯,錯在那些貪婪的官員和無道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