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了田沖一眼,田沖點頭,說出了自己剛剛同意徐庶放行的舉動,於是徐庶才有剛剛這一番言論。
當然,限制徐庶自由的確實不是楊秋,所以這件事情一直都是由田沖做主。
因此,對於徐庶此問,楊秋並沒有正面回答,反而另置一問。
「君是否清楚,楊家軍是漢朝反賊,目前君被困於此處,實屬被迫。
但若離開之後再主動前來,這件事情的性質就變了,汝是否想明白了後果?」
後果嗎?那就是和反賊牽扯不清,甚至可能被直接歸類為反賊,這件事情的性質很嚴重。
沒有深思熟慮,最好不要做衝動之舉。
而荀諶和令狐邵,那都是想明白了,要跟著楊家軍一條路走到黑。
至於荀彧,人家也不是來投奔的,是來探望自己兄長,並且還意圖把兄長帶走。
而徐庶還想去而復返,那這件事情意義就相當不同了,所以楊秋想讓眼前人考慮清楚。
她不會因為此人是歷史上的名人就會強留對方於此處,有時候一個心不甘情不願的人,強行流於自己不喜之處,到時候反而是對自己楊家軍官吏體系的破壞。
說不定人家就勾結外賊,來一個替天行道呢?這事兒可說不清楚。
果然,此問讓徐庶沉默了下來,他還不夠沉穩,對未來的思考不夠長遠。
楊秋寬容一笑,田沖這一刻更是勸說了起來。
「不要衝動行事,我來此地並非因為我阿姊在這裡,而是深思熟慮了自己未來想要走怎樣的道。
徐元直,求學有很多種路徑,但自己未來想走什麼道得你自己思考明白,不要被任何事情裹挾。」
田沖說得大義凜然,楊秋在旁邊都想笑了,這傢伙可是留了一封信就跑了,都不知道蔡邕和劉洪現在作何感想?
說起來田沖的其中一位師傅蔡邕,歷史上最後的結局可是不太好。
臨死之前還求王允,砍掉雙腿也讓他把漢史修完,可惜王允不給這個機會。
若是以後能幫一把,楊秋也需要點筆桿子給前朝修史,不過這事兒太遙遠,以後再說。
又過了十天,除了那些秘密的工坊不能讓人觀看,荀彧又在荀諶的帶領下去了許多地方。
於是荀彧離開之時沒有再勸說兄長,反而是認認真真和楊秋進行道別。
「將軍所做之事,許乃開天闢地之舉,兄長有大抱負,吾會歸家勸說親長,只是未來之事,無人能夠預測,望下次見面之時,天下無災無禍。」
這話倒是說得有些模稜兩可了,到底是期望世道平穩,楊家軍不成氣候。
還是希望這世道的災禍少一點,大家都能喘口氣討生活,這可是兩種不同的想法。
不過楊秋沒有探究,也許連荀彧自己都不一定能想明白呢,他到底希望未來是何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