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幾個月的糧草並不是一開始就運送到戰場來,而是需要源源不斷的後續補給。
因此要想打一場大戰役,後方必須有一條安全的糧食補給線。
一旦敵人切斷了這條補給線,那麼這場戰爭就註定會失敗。
歷史上那種被圍困斷絕糧食的軍隊,基本上過個二十多天就會內部反叛了。
所以想要繞路走,那必定不能帶著大部隊前進,這是累贅。
那麼楊秋為什麼要冒險嘗試這樣的行軍方式呢?
因為晉陽縣太難攻打了,所以他們商定的戰略是南北夾攻,屆時將公孫瓚的軍隊困死。
而楊秋帶的一千多人自然沒有帶輜重糧草,他們在山間小道裡面穿行。
雖然依靠著楊秋自己在腦海裡面的地圖不會迷路,但總不可能直接變出吃的吧,所以楊秋參考了蒙古人當年的打法。
那就是直接帶著大批母馬前進,當初蒙古騎兵能夠縱橫天下,不只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在馬背上鍛鍊起來,有著極強的騎術和箭術。
更主要的是,蒙古騎兵使用的蒙古馬耐力非常強,吃什麼都行,根本不挑剔食物,還有著極強的機動性。
而這種蒙古馬其實並不是道蒙古騎兵出現的時候才有的,早幾千年就有了。
所以楊秋專門為他們這支軍隊挑選了足夠多的蒙古馬。
至於為什麼要帶大量母馬呢?那自然是為了保證食物供給。
畢竟都沒有帶糧草了,總不可能餓著前進吧,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眾人餓了就直接喝馬奶,當然還做了一些壓縮的肉餅,路上也會打獵,但主要還是靠馬奶。
靠著這一種食物補給手段,楊秋帶著的一千多人正在不斷南下。
「將軍,明日我們就能抵達晉陽縣周邊了。」
這天晚上,眾人駐紮在一處山谷休息,令狐邵在夜色中走了過來,臉上帶著幾分輕鬆的笑意。
這些日子,一千多人在山間小道上穿梭行軍,實在是讓人疲憊不堪。
對令狐邵而言,過去的七天簡直如同煉獄,比他在田間勞作還要艱辛。
日日騎馬行軍,腰酸背痛,此刻能望見勝利的曙光,他仿佛重獲新生。
或許有人疑惑,令狐邵為何會出現在這裡?太原郡的世家大族不是和楊秋翻臉了嗎?
沒錯,確實是這樣。
但漢朝有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一旦這些士子效忠了不同的主公,到時候萬一同族的人成為敵對勢力。
族人之間可不會有什麼手下留情之舉,直接戰場上打就是,這在漢朝不算啥。
至於會不會有勾結?會不會不留情?
不同時候有不同的結果。
令狐家族是一個大宗族,在令狐邵不能做主族長做的決定之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楊家軍放過令狐家族的其他人。
事實上這也沒什麼,世家大族雖然厲害,但其實核心人物就那麼幾個,其他人一樣要老老實實搬磚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