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倒不是楊秋做的,因為她已經帶著投降的一萬多人去了并州,現在冀州的事情楊秋根本就沒管。
盟友就要有盟友的自覺,不要插手人家內部事務。
不然兩邊直接起了衝突,到時候豈不是讓朝廷那邊高興?
楊秋可不想陷入內鬥的紛爭之中,她現在只要經營好并州就行了。
至於冀州這幾派的黃巾軍,到時候誰勝誰負,那看他們自己的能力。
不過這些人暫時也沒徹底鬥起來,畢竟曹操和朱儁的大軍趕來了,所以大家不管心裡有什么小心思,目前的想法都是先把漢軍給趕出去。
這一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所有人都想在年底好好休息一下。
因此,眾人討論之後,都決定對漢軍的糧道進行騷擾。
當然,黃巾軍做出這個決定,主要也是在楊秋火燒糧倉的事情上得了靈感。
反正正面決戰吃虧得很,打了接近一年的戰,眾人也知道和漢軍正面對抗是一場持久戰。
所以他們這些黃巾軍就聯合起來,派遣小部分精銳部隊,刻意騷擾漢軍的糧道。
這就導致曹操和朱儁的大軍再也不敢繼續前進了。
因為越前進,黃巾軍控制得地盤越多,若是到時候再來一個火燒糧倉,那不是重演盧植和皇甫嵩的結局?
人也都是惜命的,所以在沒找到解決方法之前,沒人敢前進。
「就不能拍重兵把守糧道嗎?冀州的那群官吏是幹什麼吃的?這件事情都做不好!」
太尉鄧盛上前一步開口了。
「陛下,黃巾賊子散布於冀州四處,且其內應眾多,不僅藏於庶民之中,甚至可能滲透至豪右士族之內。
在此情形之下,若要確保糧道安全,勢必需派遣大量兵力把守。
然曹操與朱儁所率大軍,不過各有萬餘人,若再分兵守糧,則正面迎戰黃巾時兵力將捉襟見肘,實難應對。」
簡而言之,那就是缺人。
當初朝廷的軍隊分成了兩批主力,一批主力就在盧植和皇甫嵩的手下,一批主力則去了西羌的戰場上。
現在西羌的戰爭還沒有打贏,總不可能把人調過來。
所以就只能派曹操和朱儁這兩邊的軍隊前去應戰,但這些漢軍和黃巾軍比起來,數量還是太小了。
畢竟黃巾軍現在已經合流了,號稱有十萬大軍,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數據有水分,估計裡面有很多是民夫和老弱婦孺。
但就算去除掉水分,估計裡面能打仗的也有三四萬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誰都知道接下來的對戰,漢軍沒有贏的希望。
更何況還有糧道被威脅,漢軍怎麼可能輕易冒險,難道又想慘敗一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