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若考慮得甚是,如此,我倆就一起合作為將軍分憂。」
大年初一,晨光初破,英烈祠沐浴在一片肅穆之中。
楊秋麾下的主要官員,以及馬邑縣半數士兵,皆已整裝待發,匯聚於英烈祠門前。
為楊家軍英勇犧牲的兵卒上香祭祀,場面莊嚴而沉重。
「魂兮……歸兮……」
張角身披道袍,立於一側,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詞。
其聲蒼涼肅穆,如穿越時空的隧道,將眾人的思念與敬意,傳遞給那些英勇捐軀的英烈們。
那莊重的儀式感,仿佛能觸動天地,令風雲變色。
祭祀現場,不僅有楊家軍的將士,還有那些犧牲兵卒的親人。
他們在後面有專門的人照顧著,此刻都不由得默默流起了眼淚。
但這些人的眼淚並不是絕望的淚水,而只是此情此景下的深深思念。
對於守護英烈祠的士兵而言,如此肅穆的祭祀儀式,足以讓他們深感自己並非無足輕重之輩,而是值得所有人敬重的英雄。
他們守護著這片土地,也守護著那些英勇犧牲的英魂。
軍隊若要凝聚士氣,除了良好的待遇,更需有堅定的信念與思想建設。
讓每一個士兵都明白,他們為何而戰,為誰而犧牲?
因此,這樣的祭祀儀式,既是對犧牲者的最高敬意,也是對生者的深刻啟示。
祭祀儀式漸入高潮,楊秋挺身而出,她聲音鏗鏘有力,響徹雲霄。
「諸位,楊家軍舉事至今,始終以讓大家吃飽暖衣為己任,反抗朝廷暴政,旨在建立一個更加清明的世道。
在這條道路上,我們的士兵英勇奮戰,馬革裹屍,許多人甚至未能留下姓名。
但我楊秋誓不會忘記他們!他們的名字將永載英烈祠之中!他們為楊家軍流下的每一滴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將被銘記於心,永遠受到祭祀香火之供奉!」
此言一出,下方士兵心情澎湃,激動之情難以言表,有人甚至默默紅了眼眶。
有時候,人活著不僅為了溫飽,更需被尊重,被當作一個真正的人看待。
而楊秋此舉自然讓眾人感受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好像他們不再是無關緊要的人。
沒有人不渴望被承認,所以這樣的儀式感,至少讓眾多兵卒的心凝聚到了一起。
而此時,楊秋的話還沒有說完。
「諸君,道阻且長,楊家軍能有今日之成就,皆因諸位同心協力、共同奮鬥。
然而我們的日子並未徹底安穩,未來仍有諸多危險與挑戰等待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