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田沖曾經在信件中有所透露,蔡邕也不知這徒弟跑到何處去了。
其實蔡邕來楊家軍這裡還是頗有自信的,他認為自己有田沖這個徒弟,楊家軍應該不會太過為難他。
事實上這種想法倒也沒錯,田沖在楊家軍確實有點地位。
當然,就算沒有田沖這層關係,其實楊秋也不會為難漢朝的使者。
她感興趣的是對方如何求和,於是熱情地招待了蔡邕。
「將軍,和親之措,可敦睦邦交,化干戈為玉帛。想昔日昭君出塞,胡漢和親,自此邊境安寧,百姓樂業。今朝廷誠心欲與將軍和親,願封將軍為刺史,以彰尊崇。
再者,將軍從中亦可得諸多益處。其一,兵戈可弭,戰亂可休,百姓自此免受戰亂之苦,得以安享太平;其二,雙方互通有無,商貿得以繁榮,財貨流通,民生富足。
且觀此番和親,朝廷攜來金銀財寶不計其數,足見其求和之誠意……」
言下之意便是和親只是個名頭,主要是送錢送糧來求和。
當然,蔡邕在最後再放出威脅,讓楊家軍識趣一些,不要逼得漢軍傾巢而出帶著大軍前來討伐,否則到時候雙方都會損失慘重。
楊秋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瞬間樂了。
居然是和親,又來給她送男人。
當著蔡邕的面,楊秋並未回答同意還是不同意,反而開始轉移話題。
和蔡邕聊起他的女兒蔡文姬如今在做什麼,楊秋對此頗感興趣。
而蔡邕自然聽得膽戰心驚,莫非這位女將軍喜歡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不會要讓他女兒和親吧?
整個晚上,蔡邕簡直後背冷汗直冒,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實在是太可怕了。
第二天,驚魂未定的蔡邕一見到趕過來的田沖,便將這個徒弟拉到一旁細細交談。
如今他已經不在意田沖為何要留在楊家軍了,他現在在意的是這女將軍不會真的喜歡女人,能不能換個人?
他女兒正值青春年華,實在承受不起這等『重視』啊。
而楊秋這邊,確定了蔡邕的來意之後,楊秋把鄧容喊了過來,共同商討該如何處理此次之事。
其實楊秋也不打算繼續征戰,畢竟要消化一下治下的土地。
但也不能讓漢廷覺得她就此認輸,更不能接受招降,承認漢朝給她封的官職,那無疑是自降身份。
所以,得想個辦法讓雙方暫時和平相處。
鄧容聽完楊秋的想法,瞬間有了主意。
「將軍,我有一個辦法……」
所謂談判,無非是雙方先獅子大開口,然後再討價還價,最終得到彼此想要的東西。
因此,鄧容直接幫楊秋寫了一封獅子大開口的信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