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也不能在這個時候表現得太過熱情,以免讓呂布他們這些老將覺得舊人不如新人。
當然,楊秋也沒有讓呂布來此,而是讓其繼續在屋子裡休息。
她此番前來,就是想要試探對方的意圖,而這一番話題果然讓趙雲興致勃□□來。
其實趙雲心中正有很多疑問,這昭國實在是有太多新奇事物了,很多東西他目前還無法理解。
但觀察下來又覺得,昭國的種種事物,似乎俱有一種新生且充滿活力的感覺。
讓人覺得與漢廷那邊暮氣沉沉的氛圍截然不同,仿佛昭國的種種都代表著未來世道的模樣。
但即便如此,趙雲天生的謹慎依然讓他想要確定一些關鍵的問題,原本他是打算自己慢慢去探尋答案的。
畢竟之前的趙雲是絕對不會想到,他會有這樣難得的機會來到楊秋面前,並且還能和這位女將軍親自面談。
這樣絕佳的機會,趙雲實在是不想輕易錯過。
因此,待楊秋問完此話之後,趙雲便毫不猶豫地開口了。
「將軍,雲心中疑問眾多,但眼下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必須擺在首位問出來。
將軍未來想要用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商人亦或者其他方法來治理天下?」
說實話,趙雲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儒家之人,畢竟他是一個武將,理論上應該算是兵家,所以他問這一個問題也不是在為儒家擔憂。
但他之所以關心這個問題,自然是因為,這是一個國家未來發展最為重要的核心問題。
而楊秋的答案,直接關係到趙雲最終的抉擇。
若是用法家,趙雲會覺得律法太過嚴苛,百姓生活恐將艱難;若是用兵家,無休止地打仗,趙雲也覺得毫無意義,只會讓百姓飽受戰亂之苦。
若是用儒家,或者道家,這大漢的天下都已經嘗試過了,似乎並不能徹底治理好這個天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和隱患。
至於墨家或者其他雜家,趙雲也不清楚效果究竟如何,因為歷史上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所以他迫切地想知道楊秋的統治思想究竟是什麼。
畢竟這半個多月在昭國沿途的經歷,趙雲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至少在昭國治下的百姓,看起來人人精神飽滿,充滿活力。
似乎不再像過去那般深陷苦難和絕望之中,反而人人有衣可穿,有飯可飽。
而這一路上,越是接近昭國治下的地域,他越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地方。
比如說最簡單的官道,趙雲就能明顯地感受到昭國和其他地方的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