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各個地方的親信召集回來之後,昭國在新年又進行了祭祀活動。
於是,開平二年到來,漢朝的中平四年也隨之而至。
這一年,呂布和波才基本已經打服了周邊的幾個國家,整個遼東大開發已處於平穩之中。
再過幾年,遼東這一大糧倉估計就會發揮出它的效用。
新年開春之後,楊秋帶著賈詡去了學堂裡面視察情況。
從光和六年開始造反,到如今已經三四年了。
這三四年的時間,足夠讓學堂裡面培養出一批知識豐富的學生。
農學、算學、工學,這幾乎是楊秋最重視的三個分類。
對於此時的昭國來說,楊秋並不需要人人都學成頂尖科學家的程度。
只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識,懂得識字、算術,便可以去基層做官吏了。
所以三年相當於一屆畢業生,楊秋讓這些學生進行考試,然後讓成績通過的人離開學堂開始做事。
當然,這主要限於十八歲以後的人。
畢竟學堂裡面的學生年齡參差不齊,學堂是按照知識水平進行劃分,而非按照年齡劃分。
那些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在經過這三年多的學習之後,自然可以出來獨當一面。
而年齡太小的人,雖然能通過考試,但以他們的年齡肯定是不能出來做事的。
所以楊秋就讓他們繼續深造,學習更加深奧的知識。
而今天,就是一個學堂在進行考試,楊秋特意帶人過來視察情況。
「竟然都已經十年了。」
看著學堂裡面那群年輕的少男少女,楊秋這一刻感嘆出聲,她來到這個世界已然十年多了。
「這十年是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一旁的賈詡有點好奇,十年之前是有什麼特殊的事情嗎?好像沒有啊。
楊秋聽到賈詡的疑問,她轉過頭來,笑著說出了這樣一個答案。
「不是很特別的事情,只是我十年之前就決定造反了,所以感嘆時光匆匆,如今竟然已經十年過去。」
這本是一個尋常的答案,但賈詡卻倒吸一口冷氣。
十年之前大王才多少歲呀?那不是才幾歲嗎?
幾歲的孩子竟然都決定造反了?
楊秋也發現了賈詡的震驚之色,她猜到了對方此刻的想法,於是楊秋刻意笑著問了起來。
「文和信了?」
賈詡如今已經在昭國呆了接近半年,也摸清楚了這位昭王的脾氣。
大多數時候,昭王都非常親和友善,但有時候卻偏偏喜歡捉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