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楊秋的造反就相當於另起爐灶,自己單搞一套制度,所有的事情都是重新開始,沒有任何舊的勢力掣肘。
她可以在昭國大刀闊斧地進行各種改革,不會有不長眼的拖後腿,就算真有,那也只屬於小部分,其勢力完全可以清除。
但這大漢的天下制度已經腐朽不堪,上上下下的人都是利益團體中的一員。
想動他們的利益,那就是動他們的命,必定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所以董卓入京成功,他也改變不了這個天下。
更要命的是,就算董卓願和關東那群人媾和,人家也不會答應。
他們這群人可以用很多方法使絆子,比如讓西涼軍得不到糧草,又或者讓洛陽的糧食價錢大漲。
只用搞這些小小動作,董卓就別想好過。
因為這裡是別人的地盤,所以對方有很多方法可以玩。
這個道理李儒又何嘗不明白?很多事情心知肚明,只是實話說出來傷人而已。
「昭王所言,也許很有道理,但有些事情不試上一場,又怎知必定會失敗?
未來究竟是何結局,昭王就拭目以待便是。至於蔡邕,若真到那一刻,某自會讓人將其送來。」
李儒面色凝重,說完便轉身離去。
離開大殿之後,雖然談判成功,但李儒的心情卻並非特別好。
明天他就會啟程離開,所以在那之前,他還是去見了自己的老朋友賈詡一面。
「幾年未見,文和你倒是長胖了些許?」
見到賈詡的第一眼,李儒就率先說了這樣一句話。
賈詡笑著招手讓對方坐下,然後這一次他給對方倒了一杯酒。
「昭國美食太多,某實在是饞嘴,這才胖了些許。倒是文優兄似乎這幾年累瘦了?」
李儒喝了一口香甜的葡萄酒,嘆息一聲。
「那年我攜你來昭國,親自請你喝了一瓶葡萄酒。如今倒是你請我喝了。
看你的樣子,莫不是就打算一直待在昭國,想要輔佐那位昭王問鼎天下了?
文和,以你的見識,難道你覺得昭國未來真的會是贏家嗎?」
賈詡知道自己這位老朋友的心結,他笑著說了這樣一件事。
「文優兄,以前我是不相信天命的,哪怕昭國富裕,人才濟濟,看著欣欣向榮,我也不敢肯定未來的贏家會是我們。
因為昭王所做的事情,簡直就是與天下的士族為敵,這條路不好走,誰都看得明白。
可是這一次,昭王帶我去河套平原征戰之時,我親眼目睹,昭王在戰場上簡直就像殺神一般,那是可以媲美西楚霸王的勇武。
若僅是如此,西楚霸王最後不也失敗了嗎?可是這位昭王在戰場上尋找敵人的時候,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