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種人,楊秋是肯定不可能趕盡殺絕的,所以此刻想起來莫名有點憂愁。
此話一說出來,荀諶瞬間笑了。
「大王,士族之間爭鬥,除卻利益之爭,其實亦有道統之爭。
關東與關西士族,根本難以團結一處行事。不到萬不得已時,這群人斷不願讓關東那群士族崛起。
其實,吾於荀家,算是異類,吾與族人之道並不統一。」
這番話瞬間引起了楊秋的興趣,她雖然之前跟著張遼學習了這個時代的許多知識,但其實士族之間的學派鬥爭,這種事情楊秋還真不太了解。
不過這也不稀奇,就算到了現代也有學閥派系鬥爭,大家都會支持不同的理論學說,這裡面當然也涉及利益。
但更重要的是大家相信的學說不一致,所以斗得你死我活。
「友若支持的是?」
「以法為本,以禮為表,禮法並舉,王霸統一,這不是大王一直在做的事嗎,這自然也是我之所願。」
所以荀氏內部這種想法並不占大多數,也就是說,法家並不被他們接受。
這就相當於意識形態之爭了,確實足夠讓關西關東士族決裂。
「那麼荀氏家族內部支持的是?」
這個問題讓荀諶一時之間有些不好回答,所以他並沒有直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了這樣一段話。
「關東士族,雖所支持之道統各異,然其內部之想法倒是大致相同,皆期望君主賢明,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
楊秋當著荀諶的面直接嗤笑了一聲,垂拱而治,表面上是說統治者應該無為而治,不要刻意干預政事兒,依靠臣民的自我管理和社會的自然秩序,讓社會出現繁榮穩定之象。
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個什麼玩意兒。
也就是說當皇帝的做個符號,不要天天搞事情,不要中央集權,讓他們自由發展,反正不管有什麼亂象,清靜無為就行了。
也就是說下面士族豪強怎麼亂搞,當皇帝最好都不要插手。
因為一插手,大家日子就會變得很難過,會有性命威脅,做個傀儡大家都舒服了。
所以關東士族要求的是小政府主義,讓他們繼續大權在握,奢侈享受,最好家族權力代代永傳。
如果按照晉朝建立的情況來看,這群人的努力也算是成功了。
然而沒有中央集權的王朝,完全沒辦法抗衡北邊的胡人,所以最後大家就一起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