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邊冬日生活的特色之物,各式各樣的火爐,以及各種各樣的保暖工具,那都是必須要提前準備的。
這一日的上午,在楊秋招待華佗的時候,荀攸正帶著自己的長子在昭國逛街。
大的物件基本已經添置完了,家裡花草擺件廚房等細節東西,荀攸現在都交給了自己妻子去挑選,而他今日得帶著長子荀緝在馬邑縣城池遊覽。
幾年過去,荀攸只覺得這座城池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整座城池擴大了好幾倍,馬邑縣的繁榮興盛,雖然比不上過去洛陽的繁華之景。
但是荀攸覺得,在如今動亂的天下之中,馬邑縣已經是當今天下最為繁華安寧的地方了。
如果讓那些老百姓有得選,恐怕他們都願意生活在這樣和平安寧的環境之中。
這個選擇大約沒有錯,當初荀攸在監獄裡面想的就是,若是還能活下來,那他就去益州。
因為那時候的荀攸認為,益州隔著天險,未來天下四處戰亂,益州必定會是天下最和平的地方。
如今雖然陰差陽錯來到了昭國,但自己所求的和平安定,倒是和最開始的願望符合了。
「阿父,我這兩日觀察了許久,實在沒看懂那個長長的馬車是作何用的。
好像在固定的地方會停下來,然後會有人從馬車上下來,又有人上去,就好似固定了路線一般。
這應該不是私人車馬吧?」
荀緝今年十歲,已經是個小郎君了,他是荀攸的長子,非常聰明,性子也頗為類似荀攸。
荀攸也非常重視這個兒子,所以出門做事兒也常把兒子帶在身邊,教兒子為人處事。
聽到自家兒子這個問題,荀攸也看一下了書坊不遠處停下的馬車,其實他也注意到這種固定路線馬車許久了。
如果沒估計錯的話,這應該是昭國官署下面的馬車,專門用來給普通人通行。
「黃侍衛,吾兒好奇之事,其實我也很好奇,這種馬車在昭國叫什麼?」
黃侍衛名叫黃澤,這是昭國這邊給荀攸安排的親衛。
除了負責保護荀攸一家人的安全,這幾天也幫助荀攸了解昭國的各項情況,幫助荀攸儘快融入昭國。
「荀君,此乃公共馬車,專為無車之人方便出行而設。
這幾年城池擴建,從東市到西市需耗費許久時間,常常耽擱出行。所以這種固定路線的馬車,能夠方便人們儘快到達出行地點。
其實這種公共馬車也才實行不到一年之久。最開始主要是在鄉里之間實行。
荀君也知曉,鄉里之間的人距離城池甚遠,所以每個鄉都會有這種公共馬車定時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