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們生活卻天翻地覆。
這所監獄到處貼滿了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隨即監獄長就讓他們自己洗衣做飯,如果不參與勞動,當天就會餓肚子,一直梗著脖子不做飯,那就繼續餓肚子。
在士族們看來,高高在上的他們被逼迫自己動手洗衣做飯,那簡直就是羞辱。
士可殺,不可辱,這群人受到了極大的羞辱,然而餓肚子兩天之後,他們還是沒有選擇去死。
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關在監獄的人太多了,若是大家一起死,確實能給自己留個好名聲,同時為漢室殉國。
可是人多了就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裡面一定有人不甘心就這麼去死。
一旦出現了內部分歧,有人積極的幹活洗衣做飯,再加上嘴裡又宣傳的是自己要學習聖人的品德,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那麼其他人因為不願意幹活就去死,顯得就像是好吃懶做了。
所以這群大儒名士很尷尬,就這麼選擇去死,好像有點窩囊。
至於第二個原因,那就很簡單了,確實也有幾個人能狠下心選擇絕死而死。
但是餓肚子這件事情第一天還好,很有氣節,第二天餓得體暈眼花,依然可以有氣節。
第三天第四天之後,那就是艱難爬下來給自己洗衣做飯,寧願撞死也不想餓死,餓死地滋味太難受了……
於是,監獄裡面的人開始減少,開始有人開始心甘情願地寫下投降書,然後楊秋讓這些心甘情願投降的人轉移到長安新建的學堂裡面去教書。
重用這群人,現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不給這些人希望。
反正這天下讀書人總是缺的,先去學堂裡面教人識字,也能發揮一點作用。
「大王,你有所不知,那群所謂的名士如今在監獄之中,每日從事著勞作之事還學會了操作織布機。
然而,他們卻不知好歹,用勞作所得換取了筆墨紙硯之後,竟在紙上寫下了諸多辱罵您的話語,甚至妄圖讓監獄那邊呈遞給您看。
哼,他們這般行徑,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
開口的人是鄧勇,目前也是鄧勇在負責長安周邊的治安,張楊已經帶著軍隊轉移到了函谷關那裡駐守。
至於徐晃,楊秋讓他帶著軍隊駐守到了孟津關,那是河東郡到洛陽的通道。
雖然關東諸侯目前沒有精力派兵攻打過來,但是幾個關隘還是要派人駐守的。
更何況,隨著昭國強勢占據長安,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流民逃難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