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昭國也迅速做出了應對,調集兵力,準備應戰。
長安那邊。
半個月前,楊秋就已經調集了大量的武器北上,看著是打算親自指揮這場戰爭。
至少目前周邊得到的消息是,楊秋已經快速帶著急行軍來幽州了。
實際上,楊秋身邊的親衛確實在飛快趕往幽州。
一千多人的隊伍完全隱藏不了,至少昭國境內的人基本都知道幽州那邊出事兒了,昭王要親自去戰場指揮。
畢竟袁紹在天底下的名聲還是很響亮的,如此慎重對待這場戰爭,倒也不讓人吃驚。
然而實際上,楊秋這一千多急行軍到達幽州之後,荀諶和張遼只是各自接到了一封信,楊秋本人根本就沒有來這裡。
而這場戰爭她已經完全任命了張遼和荀諶指揮,張遼作為主帥,荀諶作為軍事參謀,兩個人親自負責此次作戰。
「文遠,大王之意我已然明了。無論袁紹那邊作何打算,我們皆需將這場戰爭儘量拖延。
暫且不可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決戰,以便為大王爭取更多時間。」
在荀諶收到的這封信裡面,楊秋給對方分析了一下袁紹這次的軍力布置。
雖說有兩萬大軍,然而實際上有一萬多人基本是抓過來的壯丁,操練了最多半年,實力不足為懼。
剩下的一萬多人算是各種兵種的精銳了,騎兵雖然不多,但也有一千人,另外加上步兵弓弩兵盾兵槍兵等,估計有個六七千人。
最精銳的那部分兵卒,全部都在麴義的手裡面,大概有個一千多人,被稱為先登死士。
而冀州又富裕,所以袁紹這次的兵種裝甲倒是齊全,其中有許多精銳的強弩值得讓人重視。
然而,隨著昭國這幾年對鐵匠的提拔,再加上開發出了越來越多的鐵礦,在兵甲之利這上面,還真沒有人比得上昭國。
如果在戰場上再用些火炮又或者猛火油櫃,那對敵人絕對殺傷力巨大。
當然,這種東西也決定不了戰場的勝利,但至少也會讓敵人死傷慘重。
然而楊秋讓荀諶和張遼一開始不要用這些重型武器,反而讓張遼帶著軍隊和對方糾纏一陣子,儘量把這場戰爭的時間拖得久一點。
讓外界的人以為冀州和幽州這邊的戰場很膠著,至少要把這場戰爭堅持到兩個月以上。
「既然大王懷有此等意圖,那麼此次便先行訓練新兵。今年於幽州招募的兵卒,唯有踏上戰場,方能真正得到淬鍊,眼下倒是一個絕佳契機。
依我揣測,袁本初想必也不敢在一開始便展開正面決戰。他定然會先對我們的實力進行試探,刺探我們的軍力部署。
而這一過程直至結束,少說也需一個多月。我只需盡力將時間拖延得更久一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