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建設這麼大的城市,居然沒有勞民傷財,也沒有民怨沸騰,這讓亮有些困惑。」
第159章
「你不是喜歡管仲嗎?管子曾言,若歲凶旱水泆,民失本,則修宮室台榭,以前無狗後無彘者為庸。故修宮室台榭,非麗其樂也,以平國策也……」
當年管仲輔佐齊桓公的時候,有那麼一年,齊國發生大旱,百姓流離失所。
管子所提出的解決方法便是修築宮殿,從國庫當中撥款,僱傭窮苦百姓前來勞作。
如此一來,宮殿不僅能夠修成,百姓也能夠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進而解決溫飽問題。
這實際上就是通過修建基礎建設來發展經濟的方式。
大量的工程建設使得窮苦百姓不但可以獲得就業機會,還能夠通過工錢增加消費,從而促進經濟活躍起來。
諸葛亮自然立即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只是過去十年,他見到的是關東之地百姓戰亂所承受的苦楚,見到的是大量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的悲慘,就連軍隊都有人相食的情況。
所以哪怕已來到關中之地,發現了昭國繁華,他的思維也還沒有轉過彎來。
只覺得百姓參加這樣繁重的徭役,肯定會荒廢農事,怎麼會沒有民怨呢?
然而經過兄長點撥,他幾乎立即想明白了原因。
「兄長,所以昭國的傳聞是真的,糧食這幾年都是高產,路上幾無飢餓凍死之人?
而修建長安之事,工匠們都得到了豐厚的工錢,且並不耽誤昭國農事?」
諸葛瑾笑著搖頭。
「糧食高產這事兒確實是真的。你明日去長安城的米行、布行逛一逛,看一看長安城的物價,就能知道長安人的生活情況。
至於是否有飢餓凍死之人,說實話,昭國這麼大,總是有一些人照顧不到的,所以這話有些誇張。
至於參與修建長安城的工匠們,我能肯定工錢豐厚這事兒是真的,因為我真的和長安城參與修建的一些工匠們聊過。」
昭國糧食高產,兵甲鋒利,難怪能撥出大量的錢財修建長安城。
只是,諸葛亮還有一個疑問。
「據說前面幾年,長安城並沒有大肆修建,反而是在地龍之後,僅僅兩三年的時間就修好了,為何會如此之快?」
這個問題,其實當初諸葛瑾來到長安之後也思考過。
「其實這事兒兄長也還沒弄明白。畢竟兄長年初而來,還沒有進入官場了解更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