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瞧著那些從前朝宮裡出來的太監實在太可憐了,但他們一個個有手有腳的又有技術在身,其實本應該能養活自己。就這麼看著他們淪為乞丐,是不是太浪費了?
不知道皇后您想不想做生意,他們既然有手藝,就開個酒樓唄,打著前朝宮廷太監手藝的名義,肯定會有很多人進店品嘗吧?到時候,一道菜賣它個六十六兩銀子、八十八兩銀子。」
萬商心說,這種酒樓一旦開起來了,就不是衝著做窮人生意去的。和現代社會的奢侈品行業一樣,一雙鞋賣大幾萬,普通人確實捨不得買,但肯定還是有人會買。
皇后收到信時,看了個開頭還沒覺得怎麼樣,只想著這樣的酒樓要是真能開起來,真賺到錢了,似乎可以充盈一下內庫。皇后並不覺得宮廷菜被宮外的人吃了,皇家的威儀就被冒犯了。更何況那不是「前朝宮廷」麼,和我們新朝的皇室有什麼關係?
而當皇后看到後面,她竟是直接笑噴了。
這安信侯府太夫人啊,實在太過促狹了。
信里說,前朝驕奢享樂,所以他們滅亡了。酒樓一邊叫前朝太監賣手藝,一邊還要叫這些太監批判前朝,告訴百姓說:「這道八十八兩的珍珠翡翠湯,只一碗湯就要五隻雞十條魚去配,但最後成盤時卻要把雞和魚挑出去,湯里見不到任何葷腥。」
皇后放下信紙,指尖在信上輕點了一下。
尋常百姓平日裡想吃到一隻雞都難,結果前朝皇帝吃一碗湯就要五隻雞去配,最後這五隻雞還要撈出去丟掉不要?暗中再引導一下輿論,百姓只會徹底厭了前朝。
「酒樓可以開,還可以再開一個和酒樓配套的善堂。」皇后的思維發散開來,「就說每日複雜工序里撈出去不要的那些食材,最後全送善堂了,其實一點沒浪費。如此進酒樓花銷的人可以義正言辭地說他們不是去享受前朝宮廷菜的奢侈,而是為善堂出了力,給他們一個往酒樓里砸錢的理由。而善堂確實又能憑此養活一些老弱孤寡。」
前朝宮廷菜如此奢靡,世家菜也不遑多讓啊。
當百姓習慣了去厭惡前朝皇室的奢靡,忽然某天聽說了某某世家一道包含天下鮮的巴掌大的小湯盞里不僅配了雞鴨魚肉,還配了山珍和海魚,還配了熊鹿蛇虎……
百姓究竟是會羨慕世家底蘊,還是會厭惡他們窮奢極欲?
再看那些讀書人,只要想做官,他們還敢寫詩詞歌賦去讚揚世家的「天下鮮味」、去推崇世家的「幾百道工序」嗎?怕不是他們前腳寫了,後腳就被人打成貪官預備役。
更說不定未來能見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好詩,去批判世家排場!
萬商一邊高高興興地過問龐大用的認親宴,一邊想:不歷州縣不擬台省這話不好從我口中傳出去,真以為我好欺負?我是一時半會兒干不掉世家,但我會噁心人啊。
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