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士究竟是久經沙場,見慣了死屍的,面色沉穩的將人打撈上來。
吳秋宗近來算是寺里的「名人」,無需過問他們就確定了他的身份。
接下來僧人們稟報監寺、住持,兵士們層層上報,告知袁志用,天微亮時,消息已經在寺內傳開。
住持已命人往縣衙報案,也派人去通知吳家,但他已預料到吳夫人來後會是怎樣的情形。
袁志用沒那麼多顧慮,甚至樂於探索吳秋宗的死因,他同樣清楚,這是誰的手筆,又是在針對誰。
終於鬥起來了,他的謀求也很快能見分曉了。
袁志用手下就有能驗屍的醫官,他來時也命人將那醫官傳喚來。
驗屍過程很短,死因也很簡單,溺死。
「死者死於昨夜子時,身上無明顯外傷,河邊出了三個僧人的腳印便只剩吳秋宗的,且沒發現周圍有異樣痕跡,暫時看不出他殺的跡象。」
簡而言之,吳秋宗是自盡。
這個答案很合理,他已經聽屬下回稟過昨日夜裡發生的事。
巧合的很嘛,吳秋宗昨夜只與寧知越起過爭執,又叫那幾個僧人陰陽怪氣嘲諷一番,讀書人嘛,總有些自命清高的意氣,一時羞愧想不開也是常有的事,連他手下的兵與他說了吳秋宗的死訊後都立刻聯想到寧知越身上,其他人就能不好說了。
袁志用不懷好意地看向寧知越,哂笑道:「寧娘子,你如何看待此事啊?」
寧知越睨了他一眼,並不應聲,視線落在那具面色已經發灰的屍身上,又轉而往邊上圍著的僧人們一一掃去。
人群中已經有人開始議論起吳秋宗的死因,昨夜攔著吳秋宗的兩個僧人被單獨孤立在一旁,面色慘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思不安的模樣。
偶然對上寧知越看過來的視線,有幾分期許,又有幾分慌亂。
昨夜的事已經傳開了,除了他們倆,寧知越也是被議論的對象,而她昨夜的那一瓢水和一句反駁的話語,也已經變成吳秋宗自盡的關鍵。
儘管住持連聲念誦幾句阿彌陀佛,又勒令僧眾不可妄語臆斷,但這個念頭已然產生,寧知越逃脫不了。
寧知越默默看著這一切,無動於衷,直到一聲劃破長空,哭天搶地的嘶號聲奔馳而來,她掀動眼帘,心裡暗道一聲:終於來了。
第165章
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如寧知越預料、曹襄期許已久的局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