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曜專注地看著眼前的岩石,不知不覺間就忘記了腳下的高度,也忘記自己還有漫長的征途,油然而生出一種全世界都只在自己身前的方寸之間的奇妙感。
這樣的感受讓他連身後的直播團隊都拋諸腦後。
滿心滿眼都只有眼前的天然岩石縫隙和偶爾的突出石塊。
黎明之牆全長三千英尺。
和諾斯線難度構成很相似,最難的部分都在後半程。
前一千英尺,可供抓握借力的縫隙和石塊比比皆是。
一千英尺後,按照路書的說法,就像是進入到全新的難度領域,整個岩壁上幾乎看不見任何明顯的縫隙和石塊,直到最後的三百英尺左右,通過溫諾塔之後,才會重新出現出一些縫隙。
但這並不意味著余曜的第一段很容易。
整個黎明之牆就沒有低於5.13的線路,余曜所嘗試的第一段,就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13c。
要知道諾斯線上全程倒數第二難的大屋檐,也才被定級為5.13d!
看上去只低了一檔。
但從手和腳反饋出來的觸感判斷,余曜真心實意地覺得,這一段並不比大屋檐容易多少。
大屋檐突出的就是一個大和險,比起考驗技術,更像是考驗攀登者的勇氣。
黎明之牆就不一樣了。
更小的抓握點,更遠的點間距,簡直是把對技術的考驗提升到了極點。
再加上身高並沒有什麼優勢。
余曜的攀爬速度肉眼可見地慢了下來。
觀眾們也看出來這一點,再加上有人一直在彈幕里科普難度,難免開始憂心。
負責切換鏡頭的導播實時監控著彈幕,當場就把鏡頭切到了架在酋長岩下攝像機前。
一瞬間,光溜溜的,似乎沒有任何可以借力地方的岩壁就出現在所有人面前。
直播間裡本來還覺得余曜速度慢的觀眾們一下就愣在當場。
【等等,這上面……真的有岩點嗎】
【反正我是沒看見,但好像有一條不太寬的裂縫】
【那是不太寬嗎……我看小魚都只能把尾指塞進去半截】
沒有岩點,只有一條勉強塞進去半截尾指的細縫,難怪余曜攀升的速度會這麼慢。
再多科普和數據都沒有此時此刻對觀眾們的震撼衝擊大。
要知道這才只是第一段!
跟這一段類似難度的段路還有十三段,比這個難上好幾倍的段路還有一大半!
難怪那麼多攀岩愛好者常年在酋長岩來來往往,都沒幾個人敢挑戰黎明之牆,別說徒手攀岩,自由攀登,連大岩壁攀登都寥寥可數!
照這個速度,天亮之前,余和艾莫斯能攀升到第二段嗎?
觀眾們由衷地在心裡打了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