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殊然只得捂住嘴,支支吾吾地低聲,「這不是有點激動嘛!」
他畢竟是夏季項目的運動員,對其他幾人的情況門兒清,很快就把同在等待的馬易彬和擊劍隊的簡鎮川都介紹給了余曜。
余曜也很上道,結合著自己在體育新聞上看見過的消息,誇讚了幾句對方的專業成績,沒多久就跟大家打成了一片。
四個年紀相當、水平相近的年輕人在熟悉之後很快就相見恨晚。
畢竟都是項目里數一數二的金字塔頂尖選手,一路走來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大致心裡都是有數的,頂峰相見時少不了油然而生的惺惺相惜感。
可大家又都是年輕氣盛的年紀,少不了暗戳戳在心裡地給朋友們排個優先級。
論理說,桌球和跳水作為華國最擁擠的卷王修羅場,寧殊然和馬易彬年紀輕輕就能卷出頭,應該很有幾分自傲資本。
但放在身兼多項,橫跨夏冬的余曜面前,他們倆對視幾眼,還真驕傲不起來多少。
而四人團里唯一一個相對冷門的擊劍冠軍簡鎮川,看似弱勢,卻因為從十四歲開始打比賽起就橫掃國內外各大賽場,單從重量級獎牌的數量上來說,還真不遜色一點。
四人可以說旗鼓相當。
來之前從教練口中套出點消息的馬易彬猶豫一下,見大家還在一頭霧水地胡亂猜測,到底還是把自己知道的可能性分享給了新認識的小夥伴們。
「喊我們來可能是要選開閉幕式的舉旗手了。」
「舉旗手?」
寧殊然還在捂著嘴,語氣激動,「真的假的?」
沉默寡言的簡鎮川也側過臉,鋒銳的薄唇微微抿起,「這個可能性最大。」
他的年紀最大,也已經參加過一屆夏季奧運會,對這套流程有所耳聞過,「要不然的話,不會把我們都叫到局裡來進行一對一的面試。」
華國的上下層制度明確,總局鮮少直接聯繫運動員本人,有事一般也是通過分管項目領導到國家隊總教練再到省隊的層層傳話。
臨近奧運,還需要考察個人形象的,大概率就是舉旗手的選拔了。
在場三人都聽到了自己變得急促的心跳聲。
只有餘曜不是很在狀況內,「我認識冬奧舉過旗的運動員,聽他說就是總局一通電話的事。」
沒記錯的話,凌燃和明清元是這麼說的。
自己也是趙正飛教練的一個電話就被從隊伍最後被提溜到了舉旗手身邊的c位,壓根就沒有這個什麼進門先測身高體重的流程。
寧殊然想了想,「你說的是花滑的凌燃?我覺得兩件事不能放一起看,冬奧代表團本身人就少,凌燃之前又很耀眼。夏奧的知名度和地位要高多了,開幕式更是重中之重,總局的選擇多,慎重點很正常嘛!」
好像也有點道理。
余曜回憶了一下自己從事過的項目,要麼是冬季的,要麼是夏季偏冷門的,還真沒太注意過這種舉旗手還需要層層篩選的情況。
不過好像確實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