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連試戲的過程都沒有,直接一通電話表示,只要樂澄願意來,角色就一定是留給他的,誰都搶不走。
樂澄最後選擇了那位百億票房的導演續作。
因為他自己就是第一部的粉絲。
一直以來都非常期待第二部上映。
雖然樂澄飾演的這個少年,在第二部里其實戲份非常少,一百二十分鐘裡只出現了十多分鐘。
但樂澄非常喜歡這個角色,可以說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角色,也讓他成功出現在了大眾面前,收穫了一眾可愛的粉絲們。
而當時。
這部電影的拍攝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自然,沒有試戲,完整的劇本很快就被送到了樂澄的手上。
拿到劇本以後樂澄也沒急著背台詞。
因為距離劇組開機還早著呢。
聽院長阿姨說,記台詞記太早了也沒用,因為可能劇本臨到開機的時候都會變。
樂澄把這話記在了心裡,在拿到劇本以後就去歐洲溜達了一圈兒。
倒也不單純是為了歐洲的義大利披薩。
而是因為他所飾演的角色就是從小在歐洲那片兒長大,樂澄是去體驗人物的。
去了歐洲以後,樂澄到處打卡旅遊。
艾菲爾鐵塔,倫敦大本鐘……小學時課本里出現的場景一幕接著一幕眼花繚亂出現在樂澄眼前。
還沒完。
樂澄又在當地參加了一個滑板社團。
每天白天傅時勛去開會談生意了,樂澄就在保鏢的保護下在社團里玩滑板玩得不亦樂乎,摔多少遍他都不傷心。
反正晚上有傅時勛給他上藥按摩。
有什麼可傷心的?
大不了屁/股上又挨幾下傅時勛的巴掌,又不痛,樂澄乾嚎著喊兩句老男人就捨不得了。
就這樣,樂澄在歐洲一邊玩一邊把角色需要的滑板也學會了。
電影開機那天。
他非常帥氣地用滑板抵達了劇組。
結果當天就上了熱搜,獲封「內娛第一美少年」。
然後電影就這麼熱熱鬧鬧的開機了。
一開始沒有樂澄的戲份,樂澄想起來了就來劇組裡看一眼,跟所有演員插科打諢,偶爾一起打打遊戲。
有樂澄戲份的時候。
提前一天晚上,導演就給他在視頻里先講戲。
樂澄在表演這方面本身就有點兒天賦,之前又跟院長阿姨學過,導演幾乎是一點就通,兩人合作的非常順利。
當然,拍戲的過程那麼長。
導演又要求高,在整個拍戲過程中樂澄不可能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就算是像樂澄已經足夠優秀了,也不可能所有的戲份都一條過。
但往往這個時候。
傅時勛的「劇組慰問」就來了。
下午茶咖啡,蛋糕點心,日料烤肉。
香噴噴的小點心往那裡一擺。
還有誰會生樂澄的氣?
更何況,樂澄也不是那種拍幾百條都過不了的拖油瓶。
每次他只要卡戲了,都不用第三條,第二條的時候主演就會跟導演商量,讓把其他人的戲份先提上去,然後把樂澄拉到一邊兒給樂澄不厭其煩的講戲。
主演雖然比不上院長阿姨德高望重。
可也是圈內知名的實力演員。
講上個兩三遍,再指導樂澄一下,樂澄很快就懂了。接下來的拍攝就會變得很順利。
現在回想起這段經歷。
簡直跟做夢一樣。
樂澄曾經以為這樣的劇組才是娛樂圈的常態,所以一直很喜歡自己的工作。
卻不成想,真正的娛樂圈竟然如此的複雜,黑暗。
答應好的角色是可以臨時變卦的。
不會演戲的網紅是可以空降進組的。
付出了那麼那麼多努力的角色,說沒有就沒有,連導演都被氣進了ICU里。
樂澄好累。
真的。
尤其是想起這段時間以來的努力,他覺得自己都快要累垮了。
就好像是有人忽然把一根脊梁骨從他的身體裡抽了出來,他現在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堅持下去。
又想起白天天臨走前那副得意洋洋的表情,無名的怒火登時充斥著他的胸腔。
樂澄眼淚汪汪地想——
死白天天壞白天天。
你現在就得意吧!
回頭你吃泡麵就沒有調料包了!看我不畫個圈圈詛咒你。
可是,詛咒著詛咒著樂澄心裡就不是個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