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派則更加重視心靈共鳴,同樣是使用全息技術,但目的並不是為了製造奇觀,而是為了讓觀眾更容易代入……這個流派的導演往往熱愛拍攝恐怖片,或者是治癒……和致郁的影片,總之就是要直擊心靈。
格雷格看過一次恐怖片,嚇得飛起。從此對意識派有了偏見,可是後來他抽獎得到了一張觀影券,這個電影也是意識流的,主治癒風格,他進電影院的時候還是個為了生活奔波的小雜貨店老闆,等到出電影院的時候……卻覺得自己是詩人,是哲學家,是悟透了人生的大師。
所以後來他每個月都會去看一部治癒影片,讓自己忙碌的心靈得到緩解。
而在了解電影歷程的這段時間……格雷格自學了放映、給默片做解說員,甚至還搞明白了自己手上電影的導演生平,拍攝時發生的趣事,就是為了準備今天在巴巴里安白木鎮的首次亮相!
《格蕾莎的春天》到了結尾處,這個片子是他找人翻刻的——五十年前的老片子,早都不受版權保護了。可惜結尾那一段旁白沒有修復好。
其實這片子是有字幕的,即使聲音有問題,也能看清字幕,不至於誤會劇情。可格雷格考慮到巴巴里安多的是文盲,所以……他苦練了好幾天,就為了接上最後這一段話。
旁白:【格蕾莎從警察局裡走出來,她的手上挽著自己的好朋友西莉亞,她們是正義的——嘟嘟嘟——】
格雷格深吸一口氣:「——是的,她們是正義的,她們是在麥穗星球上最樸實的勞動者。格蕾莎看著初升的紅日,她想,今天是屬於她們的,明天也是屬於他們的!麥穗星球屬於建造它的人!」
隨著他的聲音,格蕾莎和西利亞的身影漸行漸遠。而在她們走過的那條小路兩旁,逐漸出現了更多身影,穿著背帶褲的農場工人,一邊走路一邊看報紙的商人,用報紙卷著炸面包圈吃的工廠工人,還有大聲吆喝的早餐攤主,賣報小伙,賣花姑娘,他們的腳步是那樣有力,人也是那樣精神飽滿。
這就是《格蕾莎的春天》這一影片的結局。
格雷格緊張的等著面前唯二的兩位觀眾的反應,大氣不敢出。他就像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毛頭小子一般,下面要是有人「噓——」一聲,保不齊當場就能暈倒在這裡。
然而,他看到的是……這兩位觀眾都抬起了雙手——
然後他們輕輕鼓掌啦!
個子稍矮(和他的同伴比起來)的那位觀眾還小聲說了句:「真精彩,這樣的電影……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格雷格就更興奮了:這位個觀眾一定是新式電影愛好者!他一定從來沒有看過星際老電影!誠然,有很多崇拜技術的人認為古典派根本出不了好電影了,可是也有更多人認為古典派電影才是真正的電影!古典派電影有屬於電影的質感!
——格雷格自己也是更愛古典派的,主要是因為……他覺得古典派電影更加注重劇情,新式電影也許會很舒服,但已經沒有什麼故事性可言了,導演會不會玩技術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