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群土著人啊,這就是所謂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
約翰想了想,還是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一句:「巴巴里安人擁有平和的心態,也許是因為已經習慣了驚險刺激的生活,他們更加不容易被物質打動——他們會追求美好的物質生活,但並不幻想不勞而獲。我想,我也從他們身上學會了很多……」
第75章 這屆孩子太難帶
這電影一看,就看了整整一個半小時。
和牧老師一樣,巴爾師父也不準備一口氣把電影放完——那就要熬夜了,他們工人第二天可還要工作呢!
所以巴爾師父就把《格蕾莎的春天》剪成了四段,接下來每周日放一段。他計算過,這座橋基本上再過二十多天也就該修好了,正好那時候《格蕾莎的春天》也該看完了。
他寶貝地把放映機、影片還有幕布都收進那個大箱子裡。箱子是鐵皮的,為了防止生鏽,巴爾師父還在內膽加了一層,又在外面包了一層哞哞獸皮,這樣就不怕裡面的機器壞掉了。這些電影是牧老師花大價錢買到的,在普通的巴巴里安人看來,幾千塊錢就是天文數字了,牧老師居然用來買只能看,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的「電影」,簡直是不可思議。
不過巴爾師父作為天才工匠,他倒不把這點錢看在眼裡。他保護這些電影是出於愛惜文藝作品的目的。
在巴巴里安,想看點書啊電影啊,都好難啊。
明明在外星很容易就能做到來著。
巴爾師父在心裡這樣感慨,不過說是這樣說,他也並不想離開巴巴里安去外星——也許很久以前他是這樣想過的,可是到了瑞爾鎮,並且在這里紮根住下來之後,他就不再這樣想了。瑞爾鎮就很好,他可以在這里無聊卻安穩地生活下去……
現在瑞爾鎮也變得越來越好啦,等他們修好了橋,下一步就是修路了。如果蠻阿爺和白老願意出錢(或者至少免掉房租)的話,他們就能一直一直修下去!說到底,他為什麼要選擇《格蕾莎的春天》這部電影呢?還不是因為這部電影講得也是開荒!
和很多高科技星球的開荒不同,《格蕾莎的春天》所講述的開荒生活是相當樸素的,甚至有點土氣,這部電影看似劇情平淡,但聰明的巴爾師父看過之後,認為《格蕾莎》其實討論了很多東西。開荒星球的工人工作強度是否合理;在開荒前期,各種公共設施還沒有發展起來,居民和工人們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滿足;工廠,農場和礦場對當地環境的破壞要怎麼去處理;開荒時期的星球就像一塊肥肉,各個勢力都想摻進來一腳,這個階段的治安該怎麼辦……
他只是一個木匠,這些複雜的東西他也不懂,但他相信會有人能看懂的。
——至少要讓巴巴里安人們提前知道,發展的道路上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