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留下來石板的時機應該很倉促,所以這行字也刻得很小,很凌亂,很多都看不清了,不僅如此,這些文字中還混雜著非常奇怪的字符,看起來是氏族文字。
牧遙聽說過在很久很久以前,星際還不像現在這樣,各個星球之間聯繫緊密,那時候不同星球之間的旅行成本高昂,所以除了各個星球上的政要、富商、科學家等人能進行星際旅行,普通人一輩子能上一次本星球的衛星旅遊站都算了不得了。
那時候每個星球的文字,語言都很不一樣,當時的文字就是氏族文字,因為後來學者們認為,如果每一個星球都是一個氏族的話,那當時的星際有不知道多少個氏族,所以那也是氏族文字時期。
後來星球大戰開始,在長久的戰爭中,各個星球——也就是氏族的文字融合了。
這裡的融合是血腥且殘酷的,有的氏族消失了,有的氏族和其他氏族合併了,不同氏族之間的人民,文字,文化大規模交流,所有的星際人都在前所未有地認識到宇宙的廣闊,自己的渺小,這個世界上的人那麼多,人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共識來支撐和平。
後來出現了新的文字——星際帝國規範語言。
帝國當然也是這時候慢慢完善的。
這期間具體發生了什麼,牧遙當然不知道,因為他並不是歷史系的學生。不過他記得教科書上也有幾張氏族文字的拓印圖片,那奇怪的字母,不同於他這兩輩子見過的任何一種文字。
……他還記得老師是這樣說的:「因為有一些獸人的手會長的很有特色,所以他們發明的文字我們看會有點奇怪。」
比如說章魚族獸人,他們寫的字就有點軟綿綿的,有很多曲線。
在語言文字統一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有很多星球內部會使用氏族文字,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寫會說氏族文字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大家平時說的更像牧遙印象中的「方言」,就是規範語言和氏族語言的結合,外地人到了一個星球,往往過幾天就適應了。
比如說牧遙來到巴巴里安,就適應得很快,他覺得當地人說話稍微有一點含糊,語氣也比較生硬,但能夠正常交流。
連巴巴里安都是這樣,其他星球就不用說了。
所以現在會說氏族方言的人都不多了,能寫氏族文字的就更少了。
可是牧遙在這塊石板上看到的,又的確是氏族文字,和教科書上的某一張圖挺像的。
難打這是很久以前留下來的?
可是如果石板是和物資一起放在這裡的話,那距離現在也就只有幾年啊。
難道不是同一時代的……?
他想不出所以然來,只能仔細看文字內容,其實很多氏族文字也被收錄進了帝國規範語言詞典里,畢竟統一語言文字不是生造出一種語言文字,其中很多詞彙都是從各星球的氏族刪刪減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