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妃無奈,只得與林世子商議,將他喬裝扮成一位小姑娘帶出宮,讓他去外面開開眼也好。
林世子表面上答應世子妃,等到出了城,郊外正是農忙時節,百姓們忙著犁地插秧。林世子竟命人將小皇帝丟進農田裡,學著趕牛插秧。
春日裡農田中泥水又渾又冷,扛著犁刀的老黃牛從他身旁經過,尾巴掃過小皇帝的臉,是他從未聞到過的牛糞混合著乾草的氣息。
而林世子在一旁樹蔭下,和世子妃喝茶賞花,優哉游哉地看著他插秧。
大庭廣眾之下,小皇帝害怕被人看輕,咬著牙不掉一滴淚,只埋著頭,從正午忙到日落。
等回到宮裡,他便累倒在床上起不來。
就連次日聽范太傅講學,耳邊仍是老農吆喝驅趕黃牛的調子。
事後,林世子是這樣解釋的:「陛下年歲也不小了,怎可還如同孩子般時刻想著玩。難得出宮一趟,自然應當以體恤民情正事,才算不荒廢這大好春光。」
說得有理有據,但小皇帝明白,林世子就是在讓自己長記性——以後沒事少纏著世子妃,少打擾人家夫妻相處。
小皇帝蒙著被子偷偷哭了一場,頭回深深感受到何為孤家寡人。
第二日他提起筆,決定給遠在西域的十六公主寫一封信。
十六公主,也就是先皇的妹妹,小皇帝的姑母。
這位姑母,在小皇帝未滿一歲的時候,就和親嫁到匈奴。
只是這場婚事並不順遂,婚事當天,匈奴族中大王子與二王子兄弟鬩牆,為了爭奪王位殺得你死我活。
最後反倒讓匈奴族三公主撿了個漁翁之利,大權在握。
之後三公主與歸順於大魏,邊疆太平安穩。
而未能順利出嫁的十六公主,一直不曾回來。
小皇帝寫信求姑母回來。
林世子和世子妃都有親人,他也想有與自己血脈相通的親人,在這皇城中不至於太孤單。
可惜十六公主不肯回來。
據她回信所說,那些匈奴人狡猾得很,她倒不如留在塞外,時刻盯緊那位的三公主,以防她生出什麼異心。
小皇帝失望之餘,亦受到了鼓舞。
邊疆苦寒,姑母身為宮中長大的公主,能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留下去,都是為了黎民百姓。
她身為公主,尚能以身作則,而自己是帝王,就更不應該丟了皇家的臉面,整日只知貪圖享樂。
將來倘若害了百姓,豈不是如他父皇般遺臭萬……算了,這些大不孝的話不提也罷。
自此之後,小皇帝振作起來,每日甚是勤勉,與范太傅學習治國之策,又厚著臉皮跟在林世子身後學著批閱奏摺。
每當覺得累的時候,小皇帝就會想想遠在塞外的姑母,便覺得自己這些辛苦不算什麼。
便是當一個傀儡皇帝,也應當好好當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