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案的另一個無辜受牽連者於寡婦的兒子小石頭,蘇錦書是想要把那孩子帶回京都的,她一個當廚子的還怕養活不了一個小孩子嗎?
但王縣令特特地跑來向她請求,要收養小石頭。
原來王縣令與王夫人成婚十年,一直沒孩子,找郎中查過,說是王縣令的問題。
這些年王縣令吃過的草藥無數,總希望老天能感知他們兩口子的祈求,給他們一個孩子。
但事實卻是無情的。
他娘子的肚子一直沒動靜。
最近兩年王縣令也歇了求子延綿王家血脈的心思,專注衙門辦案,為百姓們做實事兒,深得昌河縣百姓們的尊崇。
蘇錦書跟秦逸之商量了一下,也覺得王縣令這人還不錯,對百姓都能體恤,對養子就更會好吧?
當下也就答應了。
-
歸途一路輕快,從昌河縣回到京都是中午時分。
過城門口時,大理寺差役劉廣早就在候著了,說是他們家賀大人在得月樓請客,感謝此次錦衣衛的協助。
有人出錢請客,不吃白不吃。
蘇錦書與秦逸之對視一眼,兩人眼底都是如此的意思。
一旁瞅著的知牧以為,自家大人與蘇姑娘在吃與占便宜上還是能達到意見統一的,可喜可賀!
飯吃得自然是一片和諧美好,酒飽飯足。
不過蘇錦書沒吃好。
不是飯菜不好,而是被氣得。
席間賀延舟就把之前承諾給她的銀子拿出來了,答應昌河縣走一趟一百兩,破了案子再加一百兩,攏共是二百兩銀子。
看著四個五十一兩的銀元寶,蘇錦書眼睛都亮了。
從穿書後,她就一直做著發財夢。
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裡,有銀子就有底氣,有飯吃,有房子住,這可是安身立命的東西,她想不喜歡,可架不住沒銀子寸步難行啊!
她把原主的房子折騰賣了,才得了三十兩銀子,這一路走來,銀子已經花的七七八八了。
如今正愁沒銀子傍身,賀延舟就給她送來了,她已經笑得嘴巴都咧到耳根後了,喜滋滋地邊道謝,邊去接銀子,卻在這時,從斜插里伸過來一隻手,把那裝銀子的盤子劫了去,蘇錦書惱火,朝著那人不滿地道,「秦大人,當初您也同意啊,賀大人是拿銀子雇我去破案的!」
「嗯。」
秦逸之甚至都懶得說話,只點了點頭。
那就給我啊?
蘇錦書再度伸出手去,為了體現與上司的友好,她很友好地笑著,「您官高位重,自然是瞧不上這點小錢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