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雕工質樸大方,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意趣和美。
他把玩了好一會兒,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材質,ldquo塑料?不太像玉。rdquo
從梁仲、項景同他們的視角看過去又覺得像是紫檀木那種包容厚重的色調,一時間不免好奇,接過來上下翻看。
ldquo不是木質的,rdquo項景同馬上說道,ldquo也不是石料的,不是塑料的。rdquo
ldquo該不會是什麼骨頭吧?rdquo可能是這幾天做科普,梁仲看得多了那種用鷹骨或者用人骨做什麼雕刻盤珠子的文章,一時間腦洞大開。
ldquo很逼近了,rdquo葉之鶴徐徐一笑,ldquo這是角雕。rdquo
ldquo是犀牛角,而且還是上好的材質,你們看,rdquo他在光下指著那些犀牛角特有的紋路,ldquo犀牛角有特殊的lsquo粟紋rsquo,這些粗的直線條,還有頂端的一些蜂窩狀砂眼,也經常被工匠取材制器,也有些人用牛角、羊角來仿作犀牛角,不過牛羊角有螺旋紋,犀牛角沒有螺旋紋。rdquo
ldquo還有人用犀牛角切片,貼片在牛羊角上,這種仿作痕跡很明顯。rdquo
ldquo這件角雕貔貅,線條明麗大方、簡潔,是上好的珍品,應該是清早期的作品,怎麼判斷?這就得不說起犀牛角的藥用價值了。rdquo
ldquo犀牛角可以涼血、解毒,明朝早期的時候上層人士喜歡用犀角作犀角杯,主要還是以實用為主,用犀角杯盛酒、泡酒可以強身健體,因為原材料的珍貴,那個時候的工匠對犀角的處理主要是不雕不刻,儘量保持原材料。rdquo
ldquo哪怕是需要雕刻,也只是淺淺雕刻,直到到了清代,開始有了變化,人們開始追求藝術性,開始削掉一些材質雕刻,但也主要追求簡潔大方,到了清代中期,還是乾隆那個時候,角雕越來越講究藝術性,雕刻的紋路也越來越繁複多樣。rdquo
ldquo一對比,就十分明顯,主要還是乾隆啊。rdquo項景同覺得肯定是乾隆被雍正彈壓久了,後來就反了他老爹的審美,什麼東西到了乾隆朝基本上都講究一個繁複。
ldquo也可能和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有關係,乾隆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狀況良好,雖然乾隆好大喜功了一些,但在治國上真的挺不錯的。rdquo葉之鶴一看項景同眼睛一斜,就知道他在想什麼了,不由得說道。
而且乾隆還和路易十六是筆友,那個時候也有很多和外國的交際往來,在文化上也有所交流。
但乾隆在知道路易十六被法國大革-命的工農階層砍了腦袋之後,就對西方浪潮有點害怕了,加上覺得天朝上國、地大物博,又開始更加嚴密的閉關鎖國。
[別說了,乾隆至少在軍事上是有兩把刷子的,他爹雍正什麼都好,就是在軍事上是個微操大師。]
[我還以為這個東西真是骨頭,不過如果是犀牛角好像要一個鑑定證明,至少證明不是現在的,要不然就真的可拷可刑。]
[走私犀牛角和象牙都是要被判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