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越澤為了出頭,連科舉舞弊案都敢賭,還有什麼不敢鋌而走險的?
杜越澤終於明白自己在華國只有惡名醜名後,一咬牙,去了湖廣。
胡靈珊貶黜的人才,張之洞一定很歡迎。
湖廣。
「鄙人杜越澤。」
「哦,久仰久仰。」湖廣的官員道。
兩人面面相覷。
杜越澤等著湖廣官員封官許諾,湖廣官員不明白這個全華夏都知道的醜聞主角,跑來湖廣幹嘛。
尷尬的沉默後,杜越澤不得不首先開口,表示想要謀求個官做。
湖廣官員笑容滿面:「先生的才華和名氣,我們都知道,但是,湖廣的官員,必須走科舉道路,所以,先生要當官,只怕需要參與科舉,不過,先生來的巧,湖廣的科舉,在旬日內就要開始,還請先生不吝參與。」
科舉?這是不肯以他的名譽地位,給個官做了?
杜越澤冷笑,完全沒有問題,湖廣的官員竟然敢如此輕視他,但以他的才華,怎麼可能考不中湖廣的科舉呢?
華國的教育水平從來都是華夏第一流的,湖廣撐死第二流。
在第一流的華國的鎮高中第一名畢業的超級人才,足以秒殺湖廣所有學子。
考得進清華的人,怎麼可能考不進二流學校?
參與湖廣科舉,完全沒有問題。
真的沒有問題?問題大了!
旬日後,湖廣科舉考場。
杜越澤看著試卷,果斷的暈了過去。
四書五經,八股,詩詞!
忒麼的華國的學校根本沒教過!
杜越澤終於明白,華夏雖大,他再也沒有了登天的階梯。
第91章 你敢陰我,我就打你
華國的報紙,忽然刊登了官方的新法律,《功勳法》,具體其內容而言,無非是厚賞軍功,用敵人的腦袋換富貴。軍功之厚,升級之快,利益之大,遠勝過文職。
明眼人一看,就看出了端倪。
「這不就是秦《軍爵律》嗎?」王蘧常先生皺眉道,而且是秦統一六國之前的套路,重點就是鼓勵打仗,鼓勵殺敵,以武為貴,以文為輔。【注1】
「這是要貶低文人,抬高武夫嗎?」有人很驚訝。
以文制武,雖然片面了一點,容易導致國家衰亡,但是,以武治國,國家多半是要滅亡了。
「愚蠢!好戰必亡,好戰必亡!」有人大罵。
從1840年開始,這天下就沒安穩過,一會兒鬧長毛,一會兒洋鬼子沖了進來,一會兒滿清亡了,一會兒三路大軍圍剿華國了,一會兒華國打印度了……
好不容易印度也滅了,湖廣也休戰了,以為可以好好的過日子了,這胡靈珊又要鬧騰了,怎麼就不肯安生呢,這女人當皇帝,就是殘暴無比啊。
附近的人聽了,瞅瞅說話的人,好意的提醒:「老兄,多讀幾本書,有好處。」
華夏歷史除了無法考證的三皇五帝和商周,這「好戰必亡」,還真不太叫的響。
隋朝可以扯上是好戰必亡了,但南宋偏安一隅,主戰派都被朝廷貶黜的貶黜,殺頭的殺頭,算是不好戰到家了,結果反倒被人滅了。
再瞧瞧那些洋鬼子,還有比日不落帝國更好戰的嗎?整個地球都在被它圈地,也沒見它因此亡了。
華夏各朝開國之初,誰不是兵強馬壯,四處擴展地盤,逮誰滅誰,等到開國那些好戰的君王和大臣掛了,偌大的江山,就被不好戰的,愛好和平的,喜歡詩詞歌賦的後代,慢慢的敗光了。
可見,這好戰必亡,愛好和平的象徵意義,更多於現實了。
以華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論,說不上每戰必勝,但是幾次決定性的戰役,都是漂漂亮亮的贏了,地盤越打越大,連從來沒有想過的印度都被打下了,華國在印度大米和香料上賺的盆滿缽滿,看那些遍及整個華國的自來水,抽水馬桶之類的公共設施就知道,整個華夏再也找不到更富裕的地方了。
聽得人恍然大悟,胡靈珊正在事業上升期,手裡的刀子磨得閃亮,一定是要大力擴張的,誰敢擋路誰就掛,這麼看,張之洞張皇帝是危險了。
湖廣的張之洞確實也在擔心。
「胡靈珊忽然出這麼條新法,是不是又想打誰了?」張之洞看著地圖,皺眉道。
幾個幕僚和將軍一齊思考,按照戰略來說,得了印度,整個東南亞就在胡靈珊的兩面包圍之中,胡靈珊大軍一出,這些小國家多半是沒了。
「會是越南,還是緬甸?」張之洞問道。
緬甸還有一支日軍孤零零的被扔在那裡。
日軍南下東南亞,計劃剛執行了一半,國內和國際形勢大變,不得不傾舉國之力攻打美國,這攻打緬甸的先遣軍,就被理所當然的拋棄了,美其名為「軍略緬甸」,這是要其自生自滅了。
就緬甸這混亂的情形,幾乎可以說誰出兵,誰就能輕易得到緬甸。
「不會,我猜是……」